基于示能性视角的信息系统有效使用研究:维度、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461016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34.00
负责人:陈渝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吴力明,李国忠,石成玉,雷振红,金雷
关键词:
示能性形成机制实证研究有效使用信息系统使用
结项摘要

Traditional study on information system (IS) use base on rational behavior relatively neglect IS affordance effect and impact, and the study of IS use associated with 'task-user-IS'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Based on perspective of IS affordance, the project adopt in-depth interviews, content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combined wit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regression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pply task-technology fit model, system usage theory, extended adaptive structure theory, activity theory and practice theory to investigate formative mechanism of IS effective use.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following:(1)defining components of IS use structural dimension; (2)clearing the effect of IS affordance to user;(3) establishing the model of formative mechanism of IS effective use; (4)testing mediating effect of adaptation and learning to different usage type of user interact with IS and effective use. This project fit the needs of academic trends and practices, and empirically prove the effect of IS affordance to user, and theoretically reveal the formative mechanism of IS effective use, not only to enrich and extend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IS use, but also to complement and improve research of IS affordance.

传统偏重理性行为的信息系统使用研究相对忽略了信息系统自身的示能效果及影响,并且对"任务-用户-信息系统"三者关联的使用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本项目从信息系统示能性视角出发,采用深度访谈、内容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回归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运用任务-技术匹配模型、使用理论、扩展适应性结构理论、主动理论以及实践理论探讨信息系统有效使用形成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定义信息系统使用结构维度的构成要素;(2)明确信息系统功能对用户的示能影响效果;(3)构建信息系统有效使用形成的作用机制模型;(4)验证适应性、学习性使用对用户和信息系统交互的不同使用类型与有效使用间的中介效应。本项目契合学术发展趋势和实践需求,将从实证中探明信息系统功能对用户的示能影响效果,从理论上揭示信息系统有效使用形成机制,不仅丰富和延展既有信息系统使用的理论架构,也是对信息系统示能性研究的补充与完善。

项目摘要

传统偏重理性行为的信息系统使用研究相对忽略了信息系统自身的示能效果及影响,并且对“任务-用户-信息系统”三者关联的使用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本项目从示能性视角出发,面向医疗信息系统应用等情景,采用访谈、内容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结合结构方程模型、生存分析等定量研究手段,运用信息系统匹配理论、使用理论、示能性理论等理论探讨信息系统有效使用形成机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在信息系统使用中,示能性是产生于面向任务导向的用户利用信息系统实现用户或组织各层级任务的具体结果过程中的行为潜能。.(2)明确了信息系统使用结构维度的构成要素,包括用户、任务、信息系统以及构成要素,其中任务维度包括简单任务、问题任务、决策任务、判断任务和模糊任务;用户维度包括培训、能力、动机;信息系统包括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3)梳理了示能性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成果,明确示能性下信息系统有效使用包括用户、任务、信息系统间的匹配以及三者在示能性存在、示能性感知、示能性实现、示能性影响等环节的关系,构建信息系统有效使用形成的作用机制模型。.(4)实证分析了信息系统功能与用户间的示能影响效应,以及梳理相关因素对示能性各环节的影响。.(5)结合医疗信息系统应用为研究情景,分析了医疗信息系统扩散、整合、预测等问题,得出医院特征与信息系统扩散的关系以及行动者网络理论对医疗信息整合的指导。.本项目契合学术发展趋势和实践需求,从实证中分析任务导向下的用户与信息系统间示能关系,从理论上揭示信息系统有效使用形成机制。信息系统研究中经常涉及的主题是探索个人或组织中的用户如何选择和使用技术,以及由此导致的组织过程和结构的变化。示能性理论研究采用社会-技术观点,即体现了技术特征,又融入社会和情景元素,避免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建构主义两个极端。实践中,用户或管理者需要关注任务导向下的信息系统有效使用构成维度间的合理匹配以及用户适应能力改变。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3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4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5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陈渝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71864021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8.1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772303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7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203024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170050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702037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061009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企业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批准号:71402159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罗裕梅
学科分类:G0209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培训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和有效使用的影响机制及过程:基于多维度视角的实验动态分析

批准号:70702029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梁晓雅
学科分类:G0204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使用满意理论的微博瘾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

批准号:7130116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李倩
学科分类:G0112
资助金额:20.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信息系统直接使用与间接使用—探索基于社会权力视角的前因及其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批准号:71502155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童昱
学科分类:G0209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