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各国对绿色技术及其集成应用的研究已从试验、示范逐步走向系统化、标准化,我国绿色建筑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也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随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出台,绿色建筑的发展正由点向面逐步展开,由示范工程走向全面推广阶段,因此,针对示范工程中绿色建筑技术及其量化评价指标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长三角绿色住区示范工程的研究为契机,通过案例测试分析、使用状况调查分析、横向比较研究,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对绿色住区示范工程进行量化评比与分析,拟在长三角地区,针对住区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档次(成本控制),从多维主体的角度,分类别地探索绿色技术在住区中应用的适宜性;并且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量化指标对该区域住区的指导性进行后评估,以期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针对该地域的气候特点进行细化与修正提供依据。同时本课题对绿色技术对住区物质空间形态的影响及表达形式的适宜性进行深入研究。
绿色住区是综合应用各种绿色技术手段,实现健康、低碳、高效运转的住区形式,因此对绿色技术及其量化指标的适宜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通过对大量绿色示范住区进行实地调研与测试的形式,了解绿色技术在长三角地区的实际运营状况、使用者的评价情况,挖掘存在的问题。在对绿色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横向对比与个案深入分析基础上,从规划、住宅单体等不同层面,分类别地探讨适宜在长三角地区住区中应用的绿色技术,并借助理论推导、实测与CFD等技术模拟相结合的量化方法,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为保证适宜度研究的完整性,针对住区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档次,从多维主体的角度,进一步建立了绿色技术适宜度评价体系,分析了影响技术适宜度的多方因素,并对代表性绿色技术进行了评估。课题组针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同阶段划分、不同工种协作、技术点量化措施、重要适宜技术点增补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在研究过程中,还从绿色技术对住区物质空间形态的影响及适宜表现形式、低碳理念在住区景观设计中的体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专项研究,作为整体研究的补充。本研究的成果将对绿色住区实践和绿标的完善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依托课题完善了相关数据资料库的建构,出版专著1部,专题报告5篇,发表学术论文6篇,会议论文两篇、申请专利2项,培养专业人才1名并获X项奖励。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低碳出行导向的住区道路系统相关指标量化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基于量化指标体系的中国绿色大学影响机制研究
紧凑型住区休憩空间价值的量化研究——基于珠三角住区规划控制与设计视角
城市住区容积率的选用方法与参考指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