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传输的有机半导体材料是目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热点。人们通常采取给体-受体结构来设计双极性材料,但合成的材料存在迁移率较低、电子/空穴迁移率不平衡等缺点;而非给体-受体结构的双极性材料研究尚不充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我们提出利用HOMO/LUMO空间重合的共轭有机材料来设计双极性材料的思路。本项目以此新设计思路为指导,拟结合量化计算,设计合成蒽、菲、苯并菲、芘等HOMO/LUMO空间重合的稠芳环的衍生物,并研究稠芳环和取代基对材料迁移率和稳定性的影响,获得电子、空穴载流子均超过10-3 cm2/V s的双极性传输材料,用于制备低电压、高效率、长寿命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并研究其在OLED光源和有源OLED显示中的应用。
根据研究计划,本项目主要研究基于HOMO/LUMO空间重合的共轭基团的高迁移率的双极性传输材料,研究稠芳环和取代基对材料迁移率和稳定性的影响,获得电子、空穴载流子均超过10-3 cm2/V·s的双极性传输材料,用于制备低电压、高效率、长寿命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并研究其在OLED光源和有源OLED显示中的应用。.项目开展以来,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1、系统研究了前线轨道分布对材料传输、发光等性质的影响,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基于HOMO/LUMO空间重合的共轭基团高迁移率的双极性传输材料,突破了电子传输材料高迁移率和高稳定性不可得兼的瓶颈;.2、提出了热活化敏化发光的新型发光机制,利用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作为主体掺杂传统的磷光或荧光材料,制备了低电压、高效率、长寿命、低效率滚降的OLED器件,突破了TADF材料中高上转换效率与高发光效率难以得兼的矛盾,为发展高性能的OLED技术提供了创新思路和方法。.3、采用HOMO/LUMO重叠的材料作为传输层、HOMO/LUMO分离的材料作为发光层主体,获得了低电压、高效率、长寿命的OLED器件,部分关键材料和技术已成功应用到OLED光源和有源OLED显示中试中。.项目执行期间,在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Light: Sci. & Appl.等刊物共发表标注资助SCI论文44篇,申请发明专利49项。2015年,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二酰亚胺类双极性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场效应性能研究
双极性有机电致蓝光材料及器件性能研究
有机半导体薄膜材料LUMO能级准确判定方法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异种金属原子掺杂Au纳米团簇的HOMO-LUMO能隙以及电催化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