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亲缘地理学主要用于比较共生系统内两个或多个物种的亲缘地理,对于理解共生物种遗传结构、物种形成和寄生多样性有着重要作用。我们选取雌雄异株榕树- - 粗叶榕Ficus hirta 及花序内四种共生昆虫(一种传粉小蜂和三种非传粉小蜂)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叶绿体(trnLF和trnSG)和线粒体(COI,16S或Cytb)分子片段来研究粗叶榕和共生昆虫的亲缘地理,验证共生昆虫与宿主的时空演化历史一致性,探讨物种进化与地质历史之间的相关,比较地理替代事件和气候变化在不同的植物昆虫相互作用关系中(互利和寄生)的表现,并试图解释寄生昆虫在共生体系中的进化。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使我们对榕树与榕小蜂互利共生系统的认识更加深入,也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种形成和协同进化机理,这对探讨雌雄异株榕树的进化机制以及整个共生体系的起源有着重要作用。
本项目中,我们选取雌雄异株榕树——粗叶榕Ficus hirta 及花序内三种共生昆虫(一种传粉小蜂和二种非传粉小蜂)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叶绿体trnLF和trnSG和线粒体COI分子片段来研究粗叶榕和共生昆虫的亲缘地理。目前,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均已完成,并在原有工作内容基础上,增加了粗叶榕雄花序内共生昆虫分布特征的调查研究。.项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宿主榕树和共生昆虫都表现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的迁移,但非传粉蜂迁移程度不如传粉蜂; 2)传粉蜂和非传粉蜂均表现出高水平的近交系数;3)两个非传粉蜂组成更多的小地理组,由地理距离近的居群组成;4)非传粉蜂种群间遗传距离均大于传粉蜂,表明非传粉蜂的迁移能力较低;6) 传粉小蜂在花序腔内部分布,非传粉小蜂则在靠近花序壁的花序腔外部分布;7)传粉小蜂雄蜂雄蜂在花序腔最里面分布,受非传粉小蜂攻击的可能性最小。.取得研究成果主要:1. 在著名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其中两篇文章的影响因子分别为6.645(New Phytologist)和4.092(Plos ONE);2. 培养1名硕士研究生(已毕业)和1名博士研究生;3.在项目承担单位举办了小型的学术交流活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叶下珠属植物与专性互利传粉者及寄生昆虫的协同亲缘地理学研究
榕树与榕小蜂共生对策的研究
一种亚热带典型榕-蜂互利共生系统的稳定机制
西双版纳地区蚂蚁与舞草互利共生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