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医疗服务供需矛盾,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新一轮医改中,政府明确提出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在此背景下,社会资本办医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备受关注:社会资本的进入是否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增强居民就医的可及性?为尝试回答这一问题,本研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一个外生性的政策变化,对社会资本办医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开展实证研究和评价。从供给角度,主要考察社会资本办医对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项目提供、医疗费用和质量的影响;从需求角度,主要考察社会资本办医对居民在就医的可及性和服务满意度方面的影响;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国家相关卫生政策的制订提出建议。
当前中国的民营医院在数量和比例上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偏小,缺少政策支持甚至制度性歧视,同时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民营医院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李林等,2014;孔令大等,2013)。国外的实践表明,只要政府的监管到位,社会办医同样也能提供合格甚至优质的医疗服务,而且可以避免由于政府管办不分带来的效率低下所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因此,社会办医可以而且应当成为医疗服务领域的重要力量(孔令大等,2014)。自新医改以来,中央和各地均提出了发展社会办医的目标和规划,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税收政策、医疗保险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对社会办医给予优惠(高炯等,2014)。.准确评价民营医疗机构对现有医疗服务市场的作用,特别是对医疗服务质量和费用的影响,对于政策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樊敏杰等(2013)利用微观数据对中国九城市的研究发现,民营医疗机构的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公立医疗机构,此外,民营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服务药占比也显著低于公立医疗机构,表明在民营医疗机构对“以药养医”问题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作者的研究表明竞争是导致两类医疗机构出现这种差异的关键机制。Judy Xu et al(2014)在控制了门诊患者选择医疗机构的内生性后发现公立医疗机构的门诊费用仍然高于民营医疗机构,只是两类医疗机构的差异变小了,且系数不再显著,这表明患者在就诊时对医疗机构的选择性可能是导致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差异的另一个传导机制。尽管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低于公立医疗机构,但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却没有降低。兰烯等(2014)的研究发现,民营医疗机构的患者在等待时间和病情好转率上均好于公立医疗机构,即使考虑到患者在就诊时选择医疗机构的内生性,实证研究的结果仍然表明民营医疗机构的患者满意度要优于公立医疗机构,这是由于民营医疗机构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所致,因此,引入社会资本办医对医疗服务市场是有正面作用的。.社会资本办医项目从经济学角度考察非政府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的定位与作用,特别是对医疗服务质量、费用和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民营医疗机构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并起到了降低医疗费用的作用。政府应当出台更多的政策扶持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新医改背景下社会资本办医的政府规制成效及策略研究
多边代理困境视域下新创社会资本办医机构管理层激励扭曲与败德行为治理机制研究
医院和社区协作模式下慢性病医疗服务提供整合评估与改进策略研究
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与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