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蛙类是亚洲特有的两栖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东南部和亚洲东南部山区,中国物种数占67.6%。近半个世纪以来,围绕臭蛙类物种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关系,各国学者各执一词,有的依据形态学特征和细胞遗传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争议颇多;有的虽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研究,但因所用样本量过少,缺乏中国大部分标本,其研究结果也存在较大分歧。本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工作积累,已收集70%已知中国臭蛙物种,本研究将在广泛的野外考察、形态特征比较、物种鉴定的基础上,结合mtDNA和核基因分子标记等研究方法和手段,运用分子系统学的分析数据,1)探讨臭蛙类的分类地位、重建臭蛙类的系统发育关系;2)对未知臭蛙类物种进行描述和分类、对已知物种进行厘定和分类地位的修订,澄清臭蛙类分类中有争议的问题;3)探讨表型性状的分歧与遗传分歧的相关性;4)为下一步臭蛙类的动物地理学和建群历史研究打下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相似日理论和CSO-WGPR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分层地质类材料靶体抗超高速侵彻模型实验
顾及功能语义特征的建筑物空间分布模式识别方法
植物中蛋白质S-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转轮虫(Rotaria rotatoria)生活史策略对温度和食物密度变化的响应
凹耳臭蛙和大绿臭蛙高频听觉敏感基因的分子进化模式研究
中国蛙科分子系统学研究
中国海巨螅类分类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
云南臭蛙(Odorrana andersonii)抗菌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