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三维堆叠封装的芯片间电感耦合无线互联技术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6097602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6.00
负责人:邹雪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陈晓飞,余国义,刘政林,邹望辉,余凯,杨诗洋,余少敏,周冀辉,曹勇
关键词:
三维堆叠抗干扰电感耦合互联低功耗
结项摘要

三维芯片堆叠封装是一种具有众多优势的系统集成方式,而芯片互联技术是实现三维堆叠系统的关键技术。本课题研究用于三维堆叠封装的高性能电感耦合无线互联技术,着重研究实现高密度和低功耗电感耦合互联的相关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所谓高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实现更多的互联通道,而通道间的相互干扰是实现高密度电感耦合互联的主要障碍。针对通道间干扰问题,本课题提出了基于数字补偿的抗干扰机制,研究数字补偿机制的相关理论和设计方法,为设计简单有效的抗干扰方式提供理论支持;在低功耗方面,本课题研究基于电流共享结构的低功耗设计方法,着重研究电流共享结构所存在的寄生效应问题,探索应对寄生效应影响的方法和策略。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为高性能电感耦合互联的设计,以及基于电感耦合互联的高性能三维堆叠系统集成提供理论基础。

项目摘要

本课题对目前几种三维芯片堆叠封装无线耦合互联的方式做了详细地比较分析,重点对成本较低,兼容CMOS工艺的电感耦合互联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电感耦合的无线互联基带方式和谐振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仿真和验证工作。对电感的各种特性和建模做了详细的研究,并对多层电感模型做了前瞻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多通道的耦合互联的干扰做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计算出了干扰较低的位置,提出了抗干扰的一些新方案。.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三维堆叠封装提供设计和理论基础,将会对系统级芯片的封装和设计产生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DOI:10.7498/aps.70.202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3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DOI:10.19474/j.cnki.10-1156/f.001172
发表时间:2017
4

基于资本驱动的新型互联网营造系统初探

基于资本驱动的新型互联网营造系统初探

DOI:
发表时间:2016
5

自组装短肽SciobioⅡ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过程的探究

自组装短肽SciobioⅡ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过程的探究

DOI:10.13417/j.gab.039.003219
发表时间:2020

邹雪城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多芯片(MCM)封装中三维电感参数提取的CAD算法

批准号:69372035
批准年份:1993
负责人:陈允康
学科分类:F0118
资助金额: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硅光子集成回路埋入及三维堆叠封装关键技术研究

批准号:61874136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刘丰满
学科分类:F0406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电感耦合驱动的无源无线MEMS开关控制方法研究

批准号:61401084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王立峰
学科分类:F0123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面向互联网健康诊断的域间互联关系研究

批准号:61472213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毕军
学科分类:F0207
资助金额:8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