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利用变化,尤其是耕地的非农化利用对耕地生产潜力和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是一个亟待回答的学术和政策问题。本研究将以我国粮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统计和遥感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研究过去20年(1985-2004年)耕地变化的态势,并通过构建耕地质量评价层次分析模型,评估耕地质量变化的规律,通过改进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联合开发的农业生态区划模型(AEZ model),评估研究区耕地利用变化对耕地生产潜力的影响。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耕地利用、耕地生产潜力、要素投入对实际粮食生产的影响,揭示影响耕地变化和耕地生产潜力的影响因素,为该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制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保障粮食生产的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京冀平原区耕地集约利用差异及其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基于农户行为
华北平原耕地速生林种植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气候变暖背景下三江平原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粮食产能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及农户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