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TM3基因是干扰素诱导的小分子跨膜蛋白,最近被证实是哺乳动物的天然免疫蛋白,但在低等脊椎动物鱼类中该基因的研究尚未见诸报道。本项目拟克隆牙鲆IFITM3基因,对IFITM3在培养细胞和鱼体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阐明其病毒诱导表达模式;通过构建野生型和RNA干扰载体,转染细胞并进行筛选,分别获得IFITM3基因过量表达和功能缺失的细胞。检测病毒在这些细胞中的复制情况,揭示IFITM3基因的抗病毒功能;从病毒的侵入、核酸合成、蛋白翻译几个阶段,研究IFITM3基因抑制病毒复制的途径,结合对干扰素系统关键基因的调控分析,初步阐明该基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通过对跨膜区进行突变,分析IFITM3基因主要结构域的作用,揭示其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鱼类先天性免疫系统和免疫机制,也为鱼类病害的免疫防治及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
干扰素诱导的小分子跨膜蛋白IFITM(Interferon-inducible transmembrane)是哺乳类新鉴定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因子。从病毒诱导的牙鲆细胞中分离了IFITM基因,它具有哺乳类同源基因保守的结构域和相似的三维结构。两种水生动物病毒即蛙虹彩病毒RGV (Rana grylio virus) 和大菱鲆弹状病毒SMRV(Scophthalmus maximus rhabdovirus)均能诱导牙鲆组织和培养细胞中IFITM的表达上调。该基因的启动子包含典型的干扰素刺激效应元件ISRE,因而能被病毒诱导激活。过量表达该基因能抑制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而转染基因特异的小干扰RNA导致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增强。进一步研究显示,IFITM能抑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结合突变分析发现,IFITM能通过N端结构域定位于高尔基体,进而发挥抗病毒功能。该研究结果证实IFITM在低等脊椎动物鱼类的抗病毒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脑功能网络研究
基于基因密码子扩展的蛋白质特异标记用于研究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IFITM3)的抗病毒作用机制
对虾免疫相关四跨膜蛋白家族成员的鉴定及其在先天性免疫识别中的功能研究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抑制病毒复制的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IFITM3介导静息期前列腺癌细胞侵袭性转变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