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动”耦合视角下的城市开放空间服务能力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20820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邓昭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世褔,刘玉亭,赵渺希,刘利雄,吴婷婷,刘铮,吴欣燕,宁可
关键词:
活动服务能力形态开放空间
结项摘要

As the main container for social activities, urban open space could be treated as the absorber for many social conflicts, and acts as the physical foundation to fulfill the growing demand of people's needs. The question is how to improve the form of the open space, in order to meet the society's needs. Borrowing the Soft Systems Methodology, this project review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theories, develops the concept of open space service capability, and establishes a "form-behavior" coupling conceptual research model. This is followed by an empirical study to the open space in Guangzhou's old and new city centers. Through documentary review and field work research, this study utilizes the tools of GIS, Space Syntax, Post-occupation Evaluation and others, to analyze the mutiple factors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It eventuall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n space form and social behavior in Guangzhou's two city centers, from both macro scale and micro scale. This research reveals the phenomen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pen space, testifies the "form-behavior" conceptual model, and clarifies the comm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zen's behavior and the requirements to the open space form,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current status of open space, and to improve its service capability.

开放空间作为公共活动的主要载体,是缓解社会矛盾的减震器,同时也是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的物质基础。那么,如何通过开放空间形态的改进而满足社会与市民的活动需求?借助软系统的分析方法,本课题在对研究问题进行文献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开放空间服务能力的概念,构建开放空间服务能力的"形动"(形态与活动)耦合概念模型。再以广州新老中心区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资料收集和田野调研,运用GIS、空间句法、使用后主观评价等方法,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进行多因子分析,对广州新老中心区的开放空间的形态和市民活动进行宏观与微观综合分析。揭示城市开放空间的现象和特征,验证概念模型,并厘清各市民群体及其活动对开放空间的形态需求的普遍规律,为解释当前开放空间形态、提升开放空间的服务能力奠定基础。

项目摘要

本项目研究城市开放空间的形态与市民活动的互动关系。开放空间作为公共活动的主要载体,是缓解社会矛盾的减震器,同时也是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的物质基础。借助软系统的分析方法,本课题在对研究问题进行文献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供应导向法和需求导向法两种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城市开放空间“服务能力”的概念,构建对其评价的多维度“形动”(形态与活动)耦合模型,提出该视角下的研究思路:在对典型研究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演绎出“(宏观)形态——(市民)活动——(微观)形态”的城市开放空间服务能力的概念模型。.以城市区域、城市宏观布局、开放空间微观布局三个层次展开实证调研。以广州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资料收集和田野调研,运用大数据、GIS、使用后评价等方法,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进行多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珠三角休闲活动的分布与旅游资源和城市的服务水平呈现正相关,城市越发达,其能够提供给游客的设施与服务越优质,承载的游客数越多。这反映了市民的休闲活动,皆往服务能级高的地方集聚。.(2)从市域范围看,广州开放空间分布与市民活动需求呈现错配现象。对开放空间需求较高的人群,其空间聚集度越高,受开放空间服务的数量(包括个数、面积)越少。分析其服务错配的成因得知,城市的开放空间的供应,除了前期前瞻性规划外,基本遵循“机会主义”的供给规律。.(3)从微观层面看,商业界面对开放空间的活力影响较大,为场地提供了一定的活动人群来源;紧凑型场地更容易吸引活动人群,更符合人们对公共性、安全性、稳定性和辨识性的综合要求;开放空间对市民的服务质量,表现在其绿化程度、设施供给、维护质量、活动供应、遮阴设施、周边商业支持、公共安全等几方面;其中,遮阴设施的准确供给对开放空间的活力影响最大;在游憩者的行为和社会特征方面,两性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女性的公园游憩行为与其社会分工特别是家庭责任紧密联系,女性因对安全性的要求高、对出行距离较为敏感,女性对城市游憩空间的需求趋于稳定、有规律,也凸显了公园对女性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本研究最后夯实了开放空间的“形动”耦合关系,总结出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的决策流程模型。现实中,对既有城市开放空间的服务能力改善提出了原则性建议,并对待开发地区的开放空间提出策略性指引。本研究还向大数据、GIS技术在社区选址研究、自媒体的规划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了拓展性研究。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6.004
发表时间:2020
3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4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5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DOI:
发表时间:2015

邓昭华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社会公平视角下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重构:评价、机理和调控

批准号:41401166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朱战强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社会公平视角下北京城市服务设施的空间优化与模拟研究

批准号:4160116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谌丽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吸收能力视角下媒介管理能力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批准号:71572063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丁秀好
学科分类:G0203
资助金额:4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开放条件下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

批准号:49771032
批准年份:1997
负责人:周一星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1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