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Y12受体拮抗剂在冠心病和中风的预防、治疗中作用重大。这类药中的氯吡格雷因"氯吡格雷抵抗"而疗效欠佳,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几个药物疗效虽好但出血、呼吸困难等副作用明显。P2Y12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ADP和血小板P2Y12结合,抑制血小板激活。我们设想通过阻断血小板P2Y12和其下游的G蛋白偶联也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发挥抗血小板作用。血小板P2Y12的G蛋白偶联部位尚不清楚,我们发现P2Y12受体羧基末端置换不影响受体功能,说明P2Y12的G蛋白偶联部位不在羧基末端而在受体的细胞内环区。本研究拟进一步明确P2Y12受体细胞内环上G蛋白偶联的具体位点,根据鉴定的G蛋白偶联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可进入细胞内的多肽,研究其对血小板的作用,希望找到具有抗血小板作用的多肽。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明确血小板的激活机制、寻找抗血小板药的作用靶点、研发具有新的作用机制的抗血小板药提供重要信息。
动脉血栓性疾病中风、冠心病是威胁国人健康的首位杀手。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内皮损伤触发的血小板异常激活导致的血管内动脉血栓形成中风、冠心病等的共同病理学基础,抗血小板药对中风、冠心病的防治效果肯定,但也有疗效欠佳、出血副作用较大的缺点,仍有必要研究疗效更好、出血副作用更小的抗血小板药。P2Y12受体在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中起中心作用,因而是抗血小板药的很好的靶点。对P2Y12在血小板激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也有助于研究更好的抗血小板药。该项目的最终研究目的是研究P2Y12受体在血小板激活中的作用、机制和以P2Y12受体靶点研发更好的抗血小板药。通过与北京化工大学、美国天普大学合作,我们:1)研发了一个同时作用于P2Y12受体和磷酸二酯酶的双靶点抗血小板药,其抗血栓作用和氯吡格雷相似,但出血副作用更小(Hu et al, Thromb Haemost 2011, Liu et al, Eur J Med Chem 2012);2) 发现P2Y12受体具有抗血小板凋亡作用(Zhang et al, J Thromb Haemost 2012). 3)P2Y12受体第1个细胞内环为受体激活所必需,可能是Gi偶联部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丹酚酸A多靶点抗血小板作用的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机制
P2Y12受体激活抗血小板凋亡的机制研究
用血小板特异性表达人P2Y12受体的转基因小鼠研究抗血小板药的反向激动剂活性
丹参素抗血小板聚集和保护内皮细胞作用靶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