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酚酸A多靶点抗血小板作用的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30325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范华英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烟台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珂,杨明艳,车鑫,于昕,邹晓丽,宋巍薇,邹茜茜
关键词:
信号通路抗血小板G蛋白偶联受体多靶点丹酚酸A
结项摘要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 play pivotal role in regulating of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have been proven to be key targets for development of antiplatelet drugs. Salvianolic acid A (SAA) is the most potent active ingredient isolated from Danshen,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properties of activating circulation and dispersing stasis or sludging of blood. The research of our group and other investigator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AA possesses significant antiplatelet and antithrombotic effects without increasing bleeding. The efficacy of SAA and aspirin are comparabl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such activities involve the inhibition of PI3K-mediated signaling or induction of cAMP,and may include PLC-mediated signaling. PI3K, cAMP and PLC are the known effectors of GPCRs (Gi, Gs, Gq)signaling in platelet. Thus, it indicates that SAA may involve multiple targets of GPCRs signaling.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the present study will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AA on the upstream signaling of cAMP and PLC and receptors in GPCRs signaling, in order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of antiplatelet of SAA. These woul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of SAA as an antiplatelet drug with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蛋白偶联受体(GPCR)信号通路对调控血小板活性具有关键作用,是筛选抗血小板药物的重要靶点。丹酚酸A(SAA)为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中活性最强的有效成份。本课题组及国内外研究表明:SAA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其药效与阿司匹林相当,且无出血倾向;SAA抗血小板作用与抑制PI3K途径、升高血小板中cAMP有关,同时可能涉及PLC途径。而PI3K、cAMP及PLC为血小板G蛋白(Gi、Gs、Gq)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中关键的血小板活性调节信号分子。提示SAA可能作用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中多个靶点。本项研究将在我们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SAA对GPCR信号通路(Gi、Gs及Gq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途径)中cAMP和PLC上游信号的影响,进一步阐明丹酚酸A抗血小板的分子作用机制,为把SAA开发成为具有我国传统中医药特色的抗血小板药物奠定基础。

项目摘要

丹酚酸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类水溶性成分,是丹参活血化瘀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中包括丹参素、迷迭香酸、丹酚酸A(SAA)和丹酚酸B 等。在课题对SAA抗血小板作用的分子靶点研究中,我们也进行了丹参素的抗血小板和抗血栓研究;利用SAA在改善血液流变、抗血小板抗血栓方面有突出优势的作用下,进行了SAA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相关疾病肾病综合征和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采用ADP、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确定了丹参素具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与阳性对照药物阿司匹林的抑制作用相当。通过对大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冷应激处理造成血瘀状态,血栓动静脉旁路模型和下腔静脉模型,丹参素显示可很好改善血瘀所致血液高凝状态下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作用,与阿司匹林相比,丹参素对COX-2具有更高的选择性,通过下调TXB同时上调6-酮-PGF1α2,调节TXB2/6-keto-PGFlα平衡,且无发现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因此,丹参素有望开发成为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药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采用单次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诱导大鼠肾病模型,各组动物分别给予SAA不同剂量和阳性对照药醋酸泼尼松。研究结果显示,SAA可通过抗炎、抗氧化、抑制足细胞损伤、改善血流变和脂质代谢发挥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激活和维持podocin蛋白的表达。该试验从药理效应的多效性角度全面评价SAA对阿霉素肾病的保护作用,这些新的研究发现为进一步将SAA开发为NS治疗新药提供了药理学方面的支持。.采用夹闭双侧肾蒂60 min再灌注24 h成功诱导实验性急性肾损伤模型。研究结果显示,SAA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减轻肾组织学改变、保护肾小管周围微血管(PTC)内皮损伤、保存PTC内皮的完整性以及改善肾组织的低氧水平。且SAA上调VEGFA的表达,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增强Klotho蛋白的表达,在保护PTC内皮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实验结果表明SAA可能通过保护PTC内皮发挥对缺血再灌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这也提供了对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治疗的新视角。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DOI: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2.10.026
发表时间:2022
3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DOI:10.19701/j.jzjg.2015.15.012
发表时间:2015
4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DOI:10.11834/jrs.20209060
发表时间:2020
5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DOI:10.13679/j.jdyj.20190001
发表时间:2020

范华英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通路的隐丹参酮抗血小板聚集机制研究

批准号:81860711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刘振杰
学科分类:H3209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丹酚酸B调控血小板/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的效应和机制研究

批准号:30801499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徐士欣
学科分类:H33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血小板P2Y12受体Gi偶联部位的鉴定及其作为抗血小板药作用靶点的研究

批准号:30973529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丁忠仁
学科分类:H3502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丹酚酸B影响TGF-β受体与Smads蛋白功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

批准号:30472047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刘成海
学科分类:H3508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