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亡是调节细胞生命进程的的主要生理机制,有核细胞的凋亡现象和机制已经得到了深入阐述,然而,无核细胞如血小板的凋亡研究则刚刚起步,至今仅有少量文献报道,其机制尚未阐述清楚。血小板发生凋亡继而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是决定体内血小板生存半衰期和稳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对血小板凋亡机制的研究十分重要,可为解决相关临床问题提供理论基础。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激活P2Y12受体影响血小板的线粒体凋亡途径:减少血小板膜表面磷脂酰丝氨酸暴露,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提高14-3-3和Bad蛋白结合水平,抑制血小板的凋亡。课题组将围绕P2Y12受体激活抑制血小板凋亡的机制展开研究,检测P2Y12激活对凋亡的各项指标及(PI3K)-(Akt)-(14-3-3)-(Bad)-(Bcl-2家族)信号轴的影响,在凋亡相关性血小板疾病动物模型中评估P2Y12激活的作用,相关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应会取得原创性结果。
血小板是脱落自巨核细胞的“无核碎片”,在人体血液循环的平均寿命为10天。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性刺激物的作用下,血小板能够被激活,经历粘附、变形、聚集、颗粒释放和血栓素A2合成等过程,在凝血和止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凋亡又被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其特征主要包括核皱缩和细胞碎裂,过去一直认为凋亡是有核细胞的特征性现象。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尽管没有细胞核,血小板也可以发生凋亡。在刺激物的作用下,血小板的凋亡事件与活化现象有很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凋亡事件包括: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caspase-3激活、Bax和Bak活化、细胞色素C释放等。血小板的凋亡参与其清除机制,决定了血小板在循环中的生命周期。血液中的化学性刺激,高剪切力以及衰老过程,都会使血小板发生凋亡。增强的血小板凋亡参与了多种疾病的病理进程,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巨血小板性血小板综合症、尿毒症、Ⅱ型糖尿病以及幽门螺旋杆菌及痢原虫的感染。研究表明,血小板的凋亡在生理或病理的生命过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近10年来,已经有70多篇关于血小板凋亡的现象和机制研究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在与血小板活化有关的受体中,PAR1, GPIb 和GPIIbIIIa都已经被报道参与了血小板的凋亡进程。作为最为成功的抗血小板药物靶点,P2Y12在血小板活化方面已经有深入的研究,然而,P2Y12是否参与血小板的凋亡进程仍未见报道。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利用ABT-737体外处理的人血小板,37°C体外储存的人血小板,ABT-263体内处理的小鼠血小板,探索了P2Y12参与血小板凋亡进程的现象和机制。我们发现,P2Y12激活可以拮抗血小板凋亡,P2Y12激活通过Akt-Bad-14-3-3-Bcl-xL-Bak/Bax信号轴发挥抗血小板凋亡作用。其过程为,P2Y12受体激活首先通过PI3K-Akt途径磷酸化Bad,磷酸化的Bad和14-3-3蛋白结合,使Bad从Bad-Bcl-xL复合物中解离,从而释放出游离的Bcl-xL。游离的Bcl-xL通过直接与Bak结合,下调Bak的二聚化水平,抑制Bak的激活。P2Y12受体激活抑制体外储存人血小板的自发性凋亡,阻断P2Y12受体能够加剧ABT-263诱导的小鼠体内血小板凋亡。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新疆软紫草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小鼠原位肝癌的作用
血小板微粒释放及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吉祥草活性成分RCE-4与塞来昔布联合应用抗宫颈癌Ca Ski细胞增殖效果与机制研究
朱茯苓水提物对小鼠的催眠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
过表达TPX2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血小板P2Y12受体Gi偶联部位的鉴定及其作为抗血小板药作用靶点的研究
基于UPP/NF-κB信号通路调控P2Y12受体研究大黄蛰虫丸抗血小板作用及其机制
基于血小板膜P2Y12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探讨参术冠心方抗栓作用机制
用血小板特异性表达人P2Y12受体的转基因小鼠研究抗血小板药的反向激动剂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