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采用大鼠慢性常压和减压间断缺氧模型,对大鼠膈肌肌纤维类型、横截面积(CSA)、毛细血管密度(CD)和线粒体体密度(Vvmt)等形态学指标进行立体学计量,测定肌糖原和代谢酶活性变化,观察肌球蛋白重链(MHC)和原癌基因表达情况。探讨慢性缺氧大鼠膈肌适应性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结果:膈肌纤维类型向氧化型转化,表现为ⅡA纤维比例增加,ⅡB纤维下降;肌纤维CSA显著缩小;膈肌CD及Vvmt显著增加;肌糖原含量增加,氧化酶活性增强;MHCⅠ和MHCⅡa及C-myc表达增强。结果表明,经过慢性缺氧适应,大鼠膈肌氧的运输、有氧氧化代谢能力增强,膈肌适应性变化与其功能活动有关,原癌基因产物可能在膈肌缺氧适应中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膈神经同时支配膈肌与肱二头肌的脑功能重组实验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周骨骼肌和膈肌重构分子机制的时相对比研究
多模态MRI探索慢性缺氧大鼠心肌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早期预测价值的实验研究
多维膈肌功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