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与杏仁、甘草配伍的肠道转运吸收行为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060346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陈丽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付小梅,管咏梅,李瑛,曾治君,张威,王伟
关键词:
贝母素甲浙贝母肠道转运配伍
结项摘要

结合文献和前期实验结果,提出"浙贝母与杏仁、甘草配伍组方后通过影响贝母素甲肠道转运,延缓贝母素甲的吸收,从而达到减轻毒副作用"。贝母素甲既是浙贝母、湖北贝母等浙贝类群贝母的生理活性物质,也是有毒成分。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及《中国药典》载有含浙贝母药材的中成药共96个,其中71个浙贝母与杏仁、甘草配伍组方。课题组前期药动及在体肠灌流实验研究表明:浙贝母与杏仁、甘草配伍组方,在贝母素甲生物利用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其吸收延缓,提示浙贝母配伍组方影响了贝母素甲的体内过程。本课题通过肠吸收、跨细胞膜及细胞旁路转动、肠上皮细胞代谢酶活性对浙贝母配伍组方中贝母素甲吸收行为影响的研究,为浙贝母配伍组方提供现代阐释,为中药配伍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肠道转运吸收角度,研究中药配伍减毒机制,指导现代方剂的科学配伍,为临床组方提供依据;同时为含贝母素甲贝母类中药方剂质量评价及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项目摘要

本课题按计划完成,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收录2篇;培养硕、博士研究生7人,其中获2012年度全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2013年度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具体总结如下:. 1.进行了低、中、高剂量组的灌胃给药和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经时变化规律研究,探讨了贝母素甲在雌、雄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贝母素甲灌胃给药后,雄性大鼠体内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雌性,其绝对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行为存在性别差异。浙贝母、杏仁与甘草配伍给药后,贝母素甲药动学参数Cmax 显著性减小(P<0.05), MRT0-t(P<0.05)及Tmax(P<0.05)显著性延长, t1/2延长,AUC略有减少;其主要分布器官是肾、肺、肝和脾。. 2.考察了在体单向肠灌流液中灌流速度、pH、性别、肝肠循环、药物浓度、不同肠段和P-gp对贝母素甲肠吸收的影响,比较了与杏仁、甘草配伍后贝母素甲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贝母素甲在整个肠道均有一定吸收,并具有显著的雌雄个体差异,配伍后贝母素甲的Ka和Papp显著降低,吸收机制存在着主动吸收或易化扩散参与。. 3.探讨了Caco-2细胞模型浙贝母与杏仁、甘草各配伍组方的跨细胞膜吸收及细胞旁路转运机制。结果表明苦杏仁苷能够降低贝母甲素的Papp,甘草次酸对贝母素甲的Papp未产生明显影响;提示主动转运介入了贝母素甲的跨膜过程,贝母素甲可能为P-gp外排泵的底物,贝母素甲不经细胞旁路转运。. 4.研究了浙贝母与杏仁、甘草各配伍组方对大鼠肠、肝微粒体代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贝母素甲在雌性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Vmax与Km高于在雄性;苦杏仁苷未显著改变贝母素甲的代谢速度,甘草次酸可抑制贝母素甲的代谢;贝母素甲对CYP 1A、CYP 2C7、CYP 2D1、CYP3A 与CYP 2E1各个药物均无显著代谢抑制作用,配伍给药后肝微粒体中克拉霉素含量明显增加,总蛋白含量亦明显增加。采用LC -TOF-MS对大鼠口服贝母素甲后的胆汁、尿液、粪样品进行分析,发现5个代谢产物,其主要代谢途径是脱氢和结合葡萄糖醛酸。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3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DOI:10.7524/AJE.1673-5897.20150518001
发表时间:2015
4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4.010
发表时间:2020
5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7

陈丽华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21301133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0872009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778202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91442108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11172011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7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571531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760717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9971088
批准年份:1999
资助金额:7.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872067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571531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71673011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472019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9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460606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47.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972683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570268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803307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671155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270718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070794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361070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47.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马钱子与白芍配伍经皮转运吸收行为研究

批准号:81460606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陈丽华
学科分类:H3206
资助金额:47.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苹果多酚的肠道吸收、转运与代谢机制研究

批准号:31000767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滕增辉
学科分类:C2004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肠道转运机制的白芷药对配伍原理研究

批准号:30960516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廖正根
学科分类:H3206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基于苦杏仁苷立体选择性吸收和脱氨代谢途径的麻黄-杏仁药对配伍减毒的机制研究

批准号:81703800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宋帅
学科分类:H321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