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ound safety climate can contain unsafe act, which accounts for a majority of accidents in 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projects. Previous research, however, cannot explain the formation and functioning of safety climate in a systematic way. Drawing o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d given the contextual embeddedness of safety climate, this study proposes a dynamic cross-level approach to the formation and functioning of safety climate in 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projects.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are: 1) to analyze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safety climate in 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mainland China, and confirm components of the constructs of safety climate and safety behavior; 2) to propose a dynamic cross-level model to depict the formation and functioning of safety climate in a qualitative way; 3) to validate the dynamic cross-level model; 4)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control variables (e.g., social insurance program registration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team maturity at the team level)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ynamic cross-level model. A mixed research strategy, which features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including interviews, multiple case study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adopted. The research is expected to bring about practical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to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promote construction safety in 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mainland China.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地下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培育良好的安全氛围可以遏制不安全行为。然而,已有研究尚不能系统地解释安全氛围的形成和作用机理。本研究借助社会认知理论,以安全氛围的情境嵌入性特征为切入点,提出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氛围的动态跨层次形成和作用过程模型。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分析我国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氛围的影响因素,确定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的要素构成;2)建立定性的安全氛围动态跨层次形成和作用过程模型;3)定量地验证安全氛围动态跨层次形成和作用方差模型;4)分析控制变量(如个人层面的是否参与社会保险、团队层面的团队成熟度等)对安全氛围动态跨层次形成和作用过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三角互证混合研究策略:包括基于访谈的定性研究、多案例研究和结构化问卷调查。研究结论将为建立促进我国地下工程安全施工的长效机制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和措施。
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地下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而通过培育良好的安全氛围可以有效地遏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然而,已有的安全氛围研究呈现高度碎片化,尤其缺乏对安全氛围形成机理的系统性研究。基于这种现实和理论背景,本研究借助社会认知理论,以安全氛围的系统涌现性特征为切入点,构建并验证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氛围的动态跨层次形成和作用过程模型。.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重要结果有:. 1)探讨我国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氛围的影响因素,确定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的要素构成。本研究发现影响施工安全氛围的因素有项目经理和班组组长的领导方式、一线员工对班组和项目的认同程度、一线工人对班组长和项目经理的信任等。. 2)构建定性的安全氛围动态跨层次形成和作用过程模型。本研究构建了安全氛围动态跨层次形成和作用过程模型。在该模型中,班组层面的班组长领导方式、员工对班组的认同感影响班组层面的安全氛围以及班组层面的安全行为,并通过影响员工对班组长的信任进而影响员工层面的安全氛围知觉。而员工层面的安全氛围知觉又通过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员工的安全行为。当期的班组和员工层面的安全行为又会影响次期的班组层面安全氛围和员工层面安全氛围知觉,如此循环往复,共同构成安全氛围的动态跨层次形成和作用机制。. 3)定量地验证安全氛围动态跨层次形成和作用方差模型。基于地下工程一线作业人员样本,本研究发现员工对班组的认同感能够影响其安全氛围知觉,进而影响其安全行为。班组长的领导方式通过员工对其信任度来影响安全氛围。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在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4)辨识并分析安全氛围动态跨层次形成和作用过程的边界条件。通过研究发现,员工的年龄、工作年限、受伤经历等变量都会调节安全氛围的形成和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遏制地下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行为,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相关规范和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安全氛围理论视角下隧道工人安全感知与安全行为间的动态关系研究
知识权力氛围影响科技人员创新行为的跨层次研究:基于认知、互惠、情感视角
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行为影响的跨层次动态机制研究:基于调节焦点理论的视角
基于社会—认知视角下道德认同理论的绿色消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