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仑造山带南缘冬瓜山群地质特征及构造属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90224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杨晨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批准年份:2019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20-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关键词:
西昆仑造山带增生造山海山枕状玄武岩增生杂岩
结项摘要

Accretionary wedge is not only the robust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ancient ocean,but also the direct record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orogen by studying the composition,superposition relation,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metamorphism and deformation of Accretionary wedge. The applicant has discovered a seamount formation characterized by pillow basalt interbeded with limestone in the Dongguashan Group 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We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It is preliminarily considered that the Dongguashan Group is part of the Early Paleozoic accretionary wedge formed during the subduction of the Proto-Tethys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We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This project takes theDongguashan accretionary complex as the object.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on the rock association,sedimentary sequence,contact relations and deformation features of the accretionary complex,combined with studieson geochemistry and geochronology of the newly-discovered pillow basalts,we can find out the formation time,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deformation phases of each lithotectonic units in the accretionary complex,and discuss its tectonic originwith the aim to reveal the Early Paleozoic orogenic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We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增生楔不仅是确定古洋盆存在的最有力证据,其物质组成、叠置关系、时空分布、变质变形等特征也是造山带形成演化过程的直接记录。申请人在西昆仑造山带南缘阿克塔河地区冬瓜山群中新发现一套以枕状玄武岩+灰岩为特征的海山建造,初步研究认为冬瓜山群是西昆仑造山带南缘原特提斯俯冲消减过程中形成的早古生代增生楔的一部分。本项目拟以冬瓜山群增生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对增生杂岩不同构造单元岩石组合、沉积序列、接触关系及构造变形特征的调查,并结合对新发现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深入研究,查明不同岩石构造单元的形成时代、沉积环境及构造变形期次,进而分析冬瓜山群增生杂岩的构造成因,揭示西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造山过程和造山机制。

项目摘要

西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地处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交接部位,北与塔里木板块相邻,南与羌塘地块相接,是中央造山带的西部延伸,也是研究显生宙以来特提斯构造域演化的关键地区。西昆仑造山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原、古特提斯洋沿着库迪-其曼于特缝合带和麻扎-康西瓦缝合带长期演化形成的复杂造山带。然而,麻扎-康西瓦构造带作为西昆仑造山带的南部边界,是否经历了原特提洋演化阶段存在不少争议。.本项目在西昆仑造山带南缘冬瓜山群中首次发现中奥陶世(465.1±6.6Ma)海山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证据。通过野外对冬瓜山群岩石组合、沉积序列、接触关系及构造变形特征的系统调查研究,查明了奥陶纪增生杂岩主体由碎屑岩单元、灰岩单元及火山岩单元组成,构成了以枕状构造玄武岩+灰岩为特征的海山建造。通过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玄武岩为OIB型,并结合玄武岩锆石U-Pb年龄为465.1±6.6Ma以及灰岩中角石和三叶虫的时代为晚奥陶世桑比-凯迪期,限定了海山建造形成于晚奥陶世。海山建造上部变砂岩物源研究表明碎屑锆石存在485-583Ma、617-703Ma、761-1105Ma以及2036-2618Ma四个主要年龄区间,显示增生杂岩中的碎屑单元的物源主要来自西昆仑造山带,少量来自甜水海地块,并进一步提出晚奥陶世麻扎-康西瓦一带原特提斯洋已俯冲消减为有限小洋盆。海山建造的厘定表明麻扎-康西瓦构造带南侧早古生代至三叠纪地层为不同时代增生体,在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消减过程中被刮削、拼贴在西昆仑造山带南缘。与此同时,通过对增生杂岩体构造变形研究揭示了麻扎-康西瓦构造带南缘以往划分的晚寒武世至三叠纪地层为不同时代增生体以构造拼贴、叠置方式形成的增生楔,整体为一巨型后展式逆冲推覆构造。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探讨了原特提斯洋俯冲汇聚和西昆仑造山带增生过程,为研究西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和增生造山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2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3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DOI: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2105024
发表时间:2022
4

涡轮叶片厚壁带肋通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预测和优化

涡轮叶片厚壁带肋通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预测和优化

DOI:10.7652/xjtuxb202112004
发表时间:2021
5

基于可拓学倾斜软岩巷道支护效果评价方法

基于可拓学倾斜软岩巷道支护效果评价方法

DOI:10.13545/j.cnki.jmse.2020.03.008
发表时间:2020

杨晨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61106075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101376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807198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0576106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608369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876011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900945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0876117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701304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304227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502067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576020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604046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704136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071469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西昆仑南部构造样式与变形期次及其增生型造山作用

批准号:40172080
批准年份:2001
负责人:肖文交
学科分类:D0211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西昆仑造山带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定量约束

批准号:40672137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王国灿
学科分类:D0211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大别造山带北淮阳单元的变形历史与构造属性

批准号:41572186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王勇生
学科分类:D0211
资助金额:10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西昆仑造山带新生代隆升过程与塔西南坳陷形成

批准号:40172073
批准年份:2001
负责人:陈汉林
学科分类:D0211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