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该地区孕育着丰富的高等真菌资源,其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之高举世公认,分布在该地区的子囊菌和担子菌种类约占我国高等真菌的80%以上,同时该地区还存有大量特有、特殊及珍稀濒危物种。高等真菌中不断发现的结构新颖和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对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非常重要。高等真菌中很多种类可以较方便地发酵培养,一旦发现有应用价值的化合物,有可能通过发酵解决工业化生产的资源来源问题。利用西南地区丰富的高等真菌资源,从中寻找和发现新型天然先导化合物并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战略意义。申请者过去5年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在国际期刊上发表60多篇论文、出版了专著、申请国内外专利6项,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本项目拟从西南高等真菌资源中寻找和发现新型天然先导化合物,并深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为创新药物研究奠定基础。
本项目在执行期间采集与分离高等真菌菌种1200余株;完成了35多种特色高等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到的单体化合物500余个,其中新化合物150多个。并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分别进行了抗肿瘤、抗HIV-1,代谢性疾病等活性筛选;发现30多个化合物具有各种不同的生物活性,其中10多个生物活性较显著(抗HIV-1、抗肿瘤等)。进行了2个重点化合物的活性评价。已发表了SCI论文32篇,另在Springer出版社的国际期刊Nat. Prod. Bioprosp.上发表研究论文9篇。发表在学科领域前15%的SCI论文有15篇,包括发表影响因子13.45的论文1篇、影响因子9.79的论文2篇、影响因子5.86的论文6篇; 新获美国、德、 日专利;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项。. 项目发现新的蘑菇毒素是云南30年不明原因猝死的罪魁祸首,分离鉴定出两个新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动物实验证明是其毒性成分。并通过全合成确定了绝对立体构型。随后,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进行干预。干预见到了明显效果,近3年来没有出现类似特征的猝死报告。此研究成果至少已经拯救了60条人类生命。这些新的非蛋白质氨基酸为进一步开展深入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基础。此外在高等真菌含氮化合物、色素、活性倍半萜等取得突出进展。. 在项目实施期间,有6位博士研究生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并顺利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其中4名还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各种冠名奖学金。刘吉开研究员也于2009年9月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新型天然抗MRSA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结构优化及作用机制研究
基因筛选指导海洋细菌抗病原真菌新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天然药物新型微量活性成分的发现与功能研究
胡椒属植物中抗真菌天然先导化合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