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三方面(股权比例、股权性质和股份流通性)的变化,使得我国这一时期的资本市场成为研究机构投资者某些问题的独特实验室。如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模式从高度集中转向控股与制衡股东相对集中时,机构的选股偏好及其作用于公司效应变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公司终极所有权性质不同,机构的选股偏好和作用于公司效应会不会有所差异?随着股份流通性质的变化,机构的选股偏好和作用于公司效应如何变化?本项目从禀赋差异入手,对机构投资者进行分类;研究后股改时期不同机构的选股偏好及其市场反应;观察后股改时期不同机构作用于公司市场、治理和经营的效应;同时,进一步深化研究不同机构的选股偏好和作用于公司效应会不会因上市公司的终极所有权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 本项目对正确引导机构投资者的结构均衡发展、深化代理理论中第二类问题在我国发展和正确认识不同机构作用有着重大意义。
课题组成员在结合中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借鉴Bushee(1998)的方法,选取9个变量来衡量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根据持股集中度、投资周转率和盈余敏感度,首先把基金三类:第一类的特征“低投资集中度、高投资周转率、高交易敏感度”,即短暂型基金;第二类的特征“中投资集中度、中投资周转率、低交易敏感度”, 即指数型基金;第三类的特征“高投资集中度、低投资周转率、中交易敏感度”,即专注型基金。在此基础上,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在公司中的角色;检验我国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以专业优势和规模优势立足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是不是真的具有较好的选股能力;最后还比较了市场对周一盈余公告和其他盈余公告的不同反应。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感应不均匀介质的琼斯矩阵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境外机构投资者、流动性属性与经济后果:来自国际公司金融的证据
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研究
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基于高管变更的视角
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