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 AngM1是从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蝎毒中分离的一种新的长链蝎毒素,其镇痛活性强且毒性低,有望开发成镇痛新药。依据BmK AngM1的cDNA序列,结合毕赤酵母的密码子偏爱性进行优化,人工合成BmK AngM1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9K中,转化毕赤酵母,筛选高水平分泌表达重组蛋白rBmK AngM1的转化子,发酵培养后通过分离纯化积累一定量rBmk AngM1,经过镇痛活性和毒性检测,为其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原料。运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rBmK AngM1的三维结构,结合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确定rBmK AngM1的活性表面,解析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本项目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探索蝎毒镇痛活性肽的作用机制及其生产的新途径,为镇痛新药的研发寻找新资源,以有效缓解药源紧缺和需求剧增的矛盾,对天然蝎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基于钠离子通道的蝎镇痛活性肽镇痛作用机制研究
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
东亚钳蝎抗神经兴奋肽结构与镇痛关系的研究
东亚钳蝎α类镇痛活性肽功能位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