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铁铝土矿资源丰富,但因铁、铝品位低,矿物复杂共生,难选难冶,迄今仍未得到合理利用。在当前国内优质铁矿、铝矿资源逐渐枯竭,需求持续增长的形势下,开展高铁铝土矿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意义重大。本项目在深入分析高铁铝土矿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针对高铁铝土矿资源综合利用问题,提出了创造高效分离矿物学条件的铁铝分离技术思路;应用铁矿石直接还原的理论与方法,在添加剂的协同作用下,使铁、铝矿物性质在固态还原焙烧条件下发生定向转化,实现矿物学上的铁铝分离。通过热力学计算、纯矿物和实际矿石还原焙烧-分选试验,并结合多种测试技术,重点研究还原焙烧过程中,添加剂作用下铁、铝、硅矿物组成、结构与性能的演变规律,揭示铁、铝矿物的分离行为,构建基于直接还原法的铁铝分离理论基础和技术原型,开发出高铁铝土矿高效分离提取新工艺,为我国高铁铝土矿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新理论、新方法,为我国铝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铁铝复合资源丰富,但因铁、铝品位低,铝硅比低,矿物复杂共生、难选难冶,尚未获得有效利用。本项目以高铁铝土矿为对象,提出了基于组分性能调控的铁、铝高效分离技术思路;查明了铁铝分离困难的矿物学原因,建立了添加剂与铁、铝、硅组分间高温反应热力学基础;揭示了添加剂作用下铁、铝、硅矿物的反应行为、性能转变与铁晶粒的生长动力学规律。构建了高铝铁矿组分性能调控的物理化学基础,形成了基于直接还原法的铁铝分离技术原型,开发出高铁铝土矿资源高效利用新流程。. 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铝、铁在彼此矿物中形成类质同像及三水铝石与(铝)针铁矿间的微细嵌布是导致铁铝分离困难的矿物学原因。热力学研究表明:铝、硅组分同时存在时,固态反应条件下CaO难与Al2O3反应生成易溶解于Na2CO3溶液中的12CaO•7Al2O3来实现铁、铝的高效分离。还原焙烧时添加Na2O组分,铁氧化物还原成金属铁,铝、硅组分与Na2O反应生成铝硅酸钠、硅酸钠、铝酸钠等物质,矿物磁性上差异为铝、铁分离提供了可能。由此,确立了固态还原与钠盐协同作用对铁、铝、硅矿物进行性能调控,以创造铝、铁高效分离条件的原则技术路线。添加剂与铁、铝、硅矿物间的反应行为及铁晶粒生长动力学研究表明:磁性物主要为金属铁,非磁性物主要为铝硅酸钠;Na2CO3、Na2B4O7、Na2SO4三者共同作用时可显著促进铁氧化物还原与铁晶粒长大。950~1100℃的还原温度范围内,金属铁晶粒的生长指数n约为2,生长速率常数 k 为 0.157μm2/min,生长表观活化能为126.116kJ/mol。铝、铁分离工艺制度研究表明,以TFe 31.22%、Al2O3 26.35%、SiO2 8.32%的高铁铝土矿为原料,在适宜条件下获得铁品位93.73%、回收率93.07%的直接还原金属铁粉,Al2O3含量44.56%的富铝渣,富铝渣采用酸浸法可实现Al2O3、SiO2、Na2O的高效分离。将此技术应用于氧化铝赤泥、红土镍矿、高磷鲕状赤铁矿、硼铁矿、高铝铁矿等复杂铁矿资源处理,实现了铁与有价元素的定向富集与高效分离。. 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1部,公开发表论文(含会议论文)17篇,被 SCI、EI收录(不重复)7篇、9篇,获中国有色金属科技论文奖一、二等奖各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培养硕士、博士生14人,1人入选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PVA-PAA/PTFE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膜蒸馏中浓缩垃圾渗滤液的性能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多维视角下慢性病患者直接经济负担与家庭经济风险分析框架构建
基于直接还原法的高铁赤泥铁铝高效分离回收基础研究
生物质高压水热还原法分离高铁铝土矿中铁的应用基础研究
废旧阴极直接还原高铁赤泥回收铁铝的基础研究
高铁铝土矿铁铝分离新工艺过程有价组元迁移及其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