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毒病毒-板栗疫病菌系统是研究真菌致病机制的一个优秀模型系统。低毒病毒感染后,除导致毒力降低外,还导致宿主一系列的重要生理性状的变化,如菌丝色素减少、有性生殖受抑制、无性孢子数量显著降低等。转录水平上的研究已表明,病毒广泛调控真菌的基因转录,影响包括G蛋白、钙调蛋白和MAPK等信号传导途径。然而,在蛋白组层面病毒对寄主真菌的影响研究涉及仍很少。鉴于分泌蛋白在病原菌致病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采用受低毒病毒感染的弱毒菌株与其野生型强毒菌株为实验材料,通过分析受病毒调控的板栗疫病菌分泌蛋白组的变化,发现受病毒调控的分泌蛋白和途径,研究这些分泌蛋白对毒力和重要生理性状的贡献,为深入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筛选潜在的真菌药物靶标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的研究低毒病毒侵染对板栗疫病菌分泌蛋白组的影响,双向电泳(2-DE)和iTRAQ标记技术被用来研究和鉴定真菌分泌蛋白信息。在野生型菌株EP155中共鉴定出403个分泌蛋白,其中329个蛋白质被预测分类到已知的分泌途径中。蛋白质分类显示这些分泌蛋白质主要包括新陈代谢酶类、生物调控因子、压力应激和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蛋白因子。当受到低毒病毒CHV1-EP713侵染后,99个分泌蛋白质表达量发生变化,这些蛋白质主要与植物细胞壁降解、宿主防御应答、真菌毒力和细胞内结构有关。观察到低毒病毒CHV1侵染导致细胞内部分结构蛋白流失至胞外,推测细胞分泌途径受到干扰或细胞膜产生了泄漏。因此,分泌异常与真菌致病力下降存在联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鉴定及其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作用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U17 株 rstA 缺失株降低对小鼠的致病性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9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板栗疫病菌基因组DNA甲基化与毒力调节的关系
MicroRNA对板栗疫病菌毒力的调控机制研究
乙酰化修饰对板栗疫病菌毒力的调控机制研究
低毒病毒对板栗疫病菌代谢组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