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居终末期肾病病因第四位,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迄今无有效治疗药物。我们利用蛋白组学技术,发现多囊肾病患者尿液中补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情越重尿液中补体水平越高;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囊肿衬里上皮细胞表达补体C9显著增高;多囊肾病患者血清补体C3、C4不降低,因此我们假设肾组织中补体激活可能参与了多囊肾病的进展。本研究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收集正常和多囊肾组织,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分别获取人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多囊肾组织中肾小管细胞及正常肾小管细胞,采用实时RT-PCR、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等技术证实多囊肾组织中存在着补体激活,阐明补体的主要细胞来源及激活途径;采用补体C3转化酶抑制剂治疗Han:SPRD大鼠,观察补体抑制剂延缓多囊肾病进展的作用,进一步证实补体激活参与多囊肾病进展,为临床寻找治疗多囊肾病的有效药物奠定实验及理论基础。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疾病,ADPKD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也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用尿糖蛋白质组学技术在ADPKD患者的尿液中发现:随着疾病的进展,补体B因子(CFB)、SERPING1、补体C9的表达逐渐升高,补体C1RL、CD55和CD59的表达逐渐下降。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证实了ADPKD患者和Pkd1-/-小鼠(多囊肾小鼠)的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中CFB和C9的表达增加。分析了肾功能都在慢性肾脏病(CKD) 2~3期、肾脏病理分别是微小病变、糖尿病肾病、IgA肾病、狼疮性肾炎和ADPKD患者的肾活检组织,用微切割技术分离出肾小管间质部分,用RT-PCR方法检查上述患者肾小管间质的CFB, SERPING1, C9, C1RL, CD55 和 CD59六种补体成分 mRNA的表达水平,发现补体旁路途径的激活只在ADPKD疾病进展过程中存在,而不是CKD疾病进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补体抑制剂迷迭香酸(RMA)对Han:SPRD大鼠和Pkd1-/-小鼠的肾脏病变均有治疗作用,RMA降低了尿素氮、肌酐和囊肿指数,降低了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中Ki-67阳性的细胞数、减少了炎症细胞浸润、降低了肾脏纤维化。结论:激活补体旁路途径可能通过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增殖、肾间质炎症细胞的浸润和肾脏纤维化来促进ADPKD疾病进展,补体系统可能是治疗ADPKD的新靶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鉴定及其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作用
Yap蛋白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囊肿进展中的双重作用机制研究
Axin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磷酸肌醇在纤毛和多囊肾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补体系统活化在抗肾小球基底膜病肾脏损伤中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