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本植物是森林植被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藤本植物分类学组成、地理成分和地理分布格局是藤本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探讨藤本植物生态起源的重要途径。本项目拟以亚洲(包括东亚、中南半岛各国、菲律宾、南亚、中亚以及北亚,共52个分区)的藤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广泛的资料收集和整合,分析亚洲藤本植物的分类学组成和地理成分特征;结合约150个小区(主要为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资料和90个野外样带考察研究,探讨藤本植物的环境梯度和地理梯度与各种环境因子和地理因子的相关规律;通过对研究区域与其他大陆或地区之间藤本植物区系的联系和差异进行比较,揭示亚洲藤本植物的特有性。本研究对揭示藤本植物的生态起源、发育与进化,亚洲藤本植物的地理扩张以及藤本植物与非藤本植物地理分布差异等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旧世界(亚洲、欧洲、非洲)藤本植物丰富,种子植物区系中共有12382种藤本,分属143科、1415属,其中包括如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等一些特有成分。本项目的主要研究范围为亚洲,出于从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角度考虑,我们把与西亚和中亚密切联系的欧洲和北非也纳入主要研究范围。欧亚及北非种子植物区系中共有6659种藤本植物,分属101科、809属,其中约30.8%的种类为草质藤本,其余69.2%为木质藤本。特有性方面,共有1科、285属(或35.2%)和5283种(或79.3%)藤本植物为欧亚及北非所特有。豆科Leguminosae和夹竹桃科Apocynaceae(含Asclepiadaceae)是藤本植物最丰富的两大含藤科,其次为旋花科Convolvulaceae、葡萄科Vitaceae、葫芦科Cucurbitaceae和茜草科Rubiaceae。藤本最丰富的含藤科的组成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致相同,但本区毛茛科Ranunculaceae、蔷薇科Rosaceae和棕榈科Arecaceae种类更加丰富和突出;与美洲相比,本区的紫葳科Bignoniacea、天南星科Araceae和菊科Compositae相对缺乏,而上述的毛茛科、蔷薇科、棕榈科和番荔枝科Annonaceae藤本更为丰富。主要研究区域被划分为19个大区和211个小区,我们对各区的乡土藤本植物名录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专门的藤本植物分析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东南亚、华南、南亚和喜马拉雅是欧亚及北非范围内藤本最为丰富的前四个大区,每个大区的藤本植物种类都超过1000种,远高于其他15个大区。藤本植物在种子植物区系中所占比例(CPF)呈现出从马来半岛(20%)向西部、北部呈逐渐降低趋势,在撒哈拉沙漠、亚洲各高原、西伯利亚和远东北部、北欧降低至2%以下。我们还对六种草质藤本植物的攀援能力进行了控制性实验,揭示了小尺度上藤本植物的空间格局与环境空间支持物的联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亚洲东部地区邻果蝇族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秦岭鸟类物种多样性地理格局研究
亚洲鼩鼹隐存多样性与系统地理学研究
长白山土壤龟纹跳物种多样性区域生态地理格局及其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