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是妇科常见病(5%~70%),发病机制不清。80%为40岁年龄段妇女,20%是从未生育过的青年女性。65%的患者具有临床症状,痛经、贫血和不育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社会家庭地位和劳动力。受我院近十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研究成果的启示,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COX-2/PGs"在位内膜决定论"的"一元论"观点,从在位内膜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和异常子宫收缩"两个角度"阐述腺肌症的发病机制。研究有望明确以下问题:(1)COX-2可能是改变在位内膜生物学行为的始动因素;(2)其代谢产物PGs可能通过调控平滑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导致异常子宫收缩和痉挛,致使螺旋动脉受压,平滑肌组织长期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组织结构发生扭曲和断裂;(3)最终,变异的在位内膜向薄弱的肌层侵袭性生长,导致腺肌症发病。通过干预性实验探讨COX-2特异性抑制剂celecoxib在腺肌症保守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中证实COX-2,VEGF,MMP-2和MMP-9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正常和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和表达强度存在差别,分析是在位内膜的异常生长、血管形成增加和侵袭力增强改变了其正常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使之具有异常的生长和侵袭能力,结合形态学研究,表明在位内膜的侵袭是子宫腺肌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我们没有发现腺肌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子宫肌层中关键性的收缩蛋白Cx-43有显著性差异,所以从收缩相关蛋白方面,还不足以说明平滑肌异常收缩是否参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机制。该研究结果支持在位内膜决定论参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机制,提示临床干预和治疗的重点应该更加着眼于在位子宫内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Empagliflozin, a 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 ameliorates peritoneal fibrosis via suppressing TGF-β/Smad signaling
An alternative conformation of human TrpRS suggests a role of zinc in activating non-enzymatic function
TIPE2在子宫腺肌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子宫腺肌症中自噬的调控分子机制及作用的研究
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生长极向与平滑肌离子通道关系的研究
雌激素与miRNA协同调控子宫螺旋动脉钾离子通道在子宫腺肌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