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IL-18作为新分子标志物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的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960389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4.00
负责人:赵学凌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春强,吴雪梅,姚黎清,李宏昆,章玉冰,宋恩,李云建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分子标志物深静脉血栓预测诊断
结项摘要

深静脉血栓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为三大高危疾病。目前只能在血栓形成后确诊,即使进行积极治疗,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如能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就能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更早有效的治疗,从而减少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目前预测诊断大多是从探索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物入手,其核心需锁定与该疾病相关的特异基因或蛋白并建立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手段。在我们前期研究中,关注血栓形成前的关键点,多次重复,针对凝血、抗凝、纤溶、抗纤、炎症等方面,发现并验证了一组基因及分子与血栓形成高度相关,部分基因参与人血栓形成,其中IL-18极有可能作为新分子标志物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本研究拟采用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等多种手段,通过体外、体内实验,结合临床,探索其在血液中作为人深静脉血栓预测诊断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和机制,为建立动态、多指标、特异、灵敏、快速的血栓预测、预后新方法奠定基础。

项目摘要

深静脉血栓 (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一种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地凝结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由于目前诊断技术所限,即使进行积极治疗仍有较高死亡率,且近几年世界范围内DVT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现阶段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在血栓形成之后才能明确诊断,无法对其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如能预测诊断DVT,可实现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更早有效的治疗,减少DVT的危害。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白介素18(IL-18)和DVT的发生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DVT预测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本项目对IL-18作为DVT预测诊断分子标记物的可能性在分子、细胞水平及动物模型上进行了以下探索:1.制定了临床深静脉病人、对照组病人组、正常组的纳入标准和收集方法,收集120例DVT病人、实验组(创伤组)、对照组血液样本,Real-time PCR和ELISA检测发现在创伤组和DVT组中IL-18的表达比正常组上调,创伤组与DVT组之间IL-18的表达无变化,由此我们认为在我们收集的病例样本中,IL-18与DVT相关。2.构建IL-18过表达/干扰载体人IL-18-PCDH-GFP/人IL-18-LMP shRNAmir1转染人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基因芯片及蛋白质双向电泳(2-DE)及二级质谱(MS/MS)分析,发现与正常细胞相比过表达载体IL-18 -PCDH-GFP转染细胞有17条信号通路下调,16条信号通路上调。与正常细胞相比干扰载体IL-18-LMP shRNAmir1转染细胞有23条信号通路下调,9条信号通路上调。以上数据可指导今后IL-18在DVT形成中调控作用的研究。3.构建大鼠的过表达/干扰载体Rat IL-18-pCDH-GFP/ IL-18-LMP shRNAmir1转染细胞收获毒液分别注射大鼠尾静脉,狭窄法造深静脉血栓(DVT)模型,观察血栓形成情况发现IL-18过表达组的平均血栓长度、平均血栓重量均较IL-18抑制组高,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过表达IL-18可促进大鼠血栓的形成,抑制IL-18可减少大鼠血栓的形成。IL-18对大鼠DVT的形成起调控作用。本项目针对IL-18进行的研究数据说明IL-18在DVT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DVT预测诊断的候选分子标记物。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09.026
发表时间:2020
2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DOI:10.19679/j.cnki.cjjsjj.2019.0538
发表时间:2019
3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8
4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5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DOI:10.13376/j.cbls/2021137
发表时间:2021

赵学凌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microRNA作为早期诊断深静脉血栓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批准号:81271945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蒋青
学科分类:H06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人血清birc6作为新分子标志物诊断肝癌的研究

批准号:81000968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薛如意
学科分类:H1813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高原人群创伤性深静脉血栓血浆预测诊断蛋白标记物的发掘

批准号:81060151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赵学凌
学科分类:H06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指标的筛选及其机制研究

批准号:81360291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莫建文
学科分类:H1701
资助金额:49.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