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T发生率、死亡率高,受多因素、多系统复杂机制调控。现对其发生、发展机制缺乏系统、重点研究,故无法早期、定量、个体化预测诊断、预后判断,难以有效防治。前期研究中:我们针对DVT形成、不消退等关键病理状态,凝血-纤溶等重要方面,从大鼠血管组织、血液中新发现、验证了51个与DVT形成、消退高度相关的蛋白,在人血中的初步验证结果与前者基本一致,有可能成为可供临床使用的,DVT预测诊断的候选Biomarker。本研究拟在云南高原DVT人群血浆中,采用血清学、免疫学方法,检测51个蛋白在DVT患者形成、不形成状态下血浆中的表达丰度,确定新的预测诊断DVT的蛋白标志物,验证灵敏度,建立特异、灵敏、个体化的血栓预测诊断、预后判断新方法,更有效防治DVT。
摘要:深静脉血栓 (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目前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只能在血栓形成后确诊,即使进行规范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或其他并发症导致死亡或致残,如果能预测诊断,就能早期更有效的预防,更及时的治疗,减少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前期研究中我们在大鼠血栓模型上针对血栓形成前的关键时间点进行检测,找到了一批与DVT形成相关的蛋白,本课题针对这些候选蛋白在临床上展开筛选希望能找到DVT预测诊断分子标记物。首先我们确定了临床纳入标准和收集方法,将实验组分为深静脉血栓病人、对照组病人组、正常组三个组,完成72例临床病例血液样本的采集。针对前期研究发现的DVT候选蛋白标记物,通过ELISA的方法测定了收集到的72例人血清样品中36个蛋白(AKT、ENOS、EPCR、Erg-1、E-selectin、FcγRII、Fgfr2、GP1b-α、GSK3β、HIF-1a、ICAM-1、IL-1a、IL-6、IL-18等)在血液中的含量,研究以上蛋白含量与各临床表现及血栓发生间的相关性。以试剂盒中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标准品按说明书上的浓度进行稀释,随机抽取1例血清样品梯度稀释后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时的最佳血清稀释比例后进行正式实验,我们最终测定了36个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IL-1β、IL-8在72例样本中几乎未检测到)。根据实验结果,有八个蛋白的P<0.05,组间存在差异,DVT组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创伤组相比有差异,正常组与创伤组相比无差异的两个蛋白为eNOS和GP1b-α。我们认为eNOS和GP1b-α可作为候选的DVT预测诊断分子标记物,其可行性(如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需要扩大样本进行下一步验证(另外六个差异表达蛋白E-selectin、ICAM-1、IL-6、β2-GP、MMP-2和NF-кb无法作为DVT分子标记物)。该课题初步筛选出可能与DVT形成相关的两个蛋白(eNOS和GP1b-α)为今后针对上述蛋白在DVT分子标记物机制方面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数据,也为针对性的研究DVT形成调控机制提供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指标的筛选及其机制研究
人血IL-18作为新分子标志物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的机制研究
microRNA作为早期诊断深静脉血栓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凝血因子Ⅴ多态性、活性与云南高原地区深静脉血栓相关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