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高达76%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胃肠病变(DGID),表现出明显的胃肠动力障碍。由于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传统西医治疗和研究有其明显局限性。目前胃肠机械力及运动的研究进展相对滞后,是导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成为当今临床突出问题的原因之一。新近研究表明,胃肠道生物力学重构的发现成为解决DGID发病根本因素的新希望。中医药制剂糖胃安方治疗本病临床安全有效,且起效快,复发率低,前期研究表明该方可恢复糖尿病大鼠胃肠道结构和被动生物力学特性、改善胃肠功能紊乱,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课题将复制DGID模型,以胃肠道生物力学特性为切入点,运用主动-被动生物力学特性实验,结合分子生物学、放射性核素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等技术,机能与结构相结合,整体-组织-细胞三个层次,从新视角阐明糖胃安方的作用途径,并为中医药防治DGID提供新的靶点与思路。
糖尿病胃肠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出现剧烈呕吐、腹泻,日久形体消瘦。糖尿病胃肠病变机械力及运动研究进展相对滞后,现有治疗措施虽能部分改善临床症状,但引起胃肠病变的基本因素仍旧存在,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胃肠道生物力学重构在糖尿病胃肠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者用力学理论解决胃肠动力问题,在测量胃肠力或动力时应遵循生物力学原则。胃肠道生物力学特性包括残余应变和残余应力分布,以及组织蠕变和粘弹性等,这些特性取决于胃肠道组织结构特性。在糖尿病状态下,胃肠道粘膜、肌层和粘膜下层胶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同时粘膜下层胶原交联和各层组织内糖基化终末蛋白沉积,导致胃肠道组织结构、构型发生改变,引起胃肠道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特性发生重构,进一步通过某种途径影响胃肠动力的功能,故生物力学重构在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中起重要作用。.既往临床和基础研究显示糖胃安具有改善患者呕吐、腹泻等胃肠不适的作用,本研究重点在于从恢复胃肠道生物力学作用途径上研究其可能的机制增加临证依据,通过复制糖尿病胃肠病变大鼠模型,以胃肠道生物力学特性为切入点,运用生物力学特性实验,包括充压扩张所致的胃肠道运动试验,胃肠道被动生物力学特性试验,通过生物力学相关软件数据分析,结合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将机能与结构相结合,从新视角阐明糖胃安方的作用途径,并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胃肠病变提供新的靶点与思路。.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糖胃安方可降低糖化血清蛋白含量、改善糖尿病大鼠胃肠推进率、胃肠激素(SS、VIP)及胃肠道动力基本功能单位(PSD95、SYN1、S100B、Ckit)的表达(P<0.05);同时对平滑肌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胃肠道组织结构及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的表达具有保护作用(P<0.05)。进一步通过生物力学试验表明,糖胃安方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肠壁厚度、横截面积、及展开角大小(P<0.05),并缓解小肠应力应变状态,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综上证实了糖胃安方能够改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发生的形态学变化及生物力学重构现象。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巴东组泥岩水作用的特征强度及其能量演化规律研究
从脑-肠轴探讨糖胃安煎剂改善糖尿病胃肠病变生物力学特性的机制
从胃Cajal间质细胞自噬与凋亡探讨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动力的影响
从胃窦ICC的起搏机制探讨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运动的影响
从胃肠道间质瘤miRNA的表达差异探讨扶正消积方“跨界调节”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