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微环境是决定肿瘤细胞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间质信号和细胞-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胰腺癌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G Ialpha是再生基因家族成员之一。最近,本课题组报道REG Ialpha过表达能显著增强胰腺导管癌细胞株的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胰腺癌微环境中腺泡细胞REG Ialph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导管癌细胞均显著增高,提示腺泡细胞可能介导REG Ialpha参与胰腺癌的发病。本课题将以这些重要的研究结果为基础,通过逆转录病毒系统建立稳定高表达REG Ialpha的腺泡细胞,从细胞和整体水平研究腺泡细胞介导REG Ialpha在胰腺导管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并探讨REG Ialpha可能的致癌机制。这些原创性工作不仅可以拓展REG Ialpha的功能,加深对胰腺癌肿瘤微环境的认识,而且可望为胰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肿瘤微环境是决定肿瘤细胞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间质信号和细胞-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胰腺癌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G Iα 是再生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在前期研究中,本课题组发现REG Iα过表达能显著增强胰腺导管癌细胞的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胰腺癌微环境中腺泡细胞REG I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导管癌细胞均显著增高,这提示腺泡细胞可能介导REG Iα参与胰腺癌的发病。本课题将在这些重要发现的基础上,从细胞和整体水平研究腺泡细胞介导REG Iα在胰腺导管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并探讨REG Iα可能的致癌机制。按照研究计划,本课题组首先构建包含整个人REG Iα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建立了稳定过表达REG Iα的原代腺泡细胞株,在体外初步研究了腺泡细胞REG Iα过表达对导管癌细胞增殖、运动能力的影响。由于从人胰腺组织分离出的原代腺泡细胞量远不能满足实验所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在不影响实验理论基础及课题设计的前提下,课题组决定采用大鼠腺泡细胞株AR42J代替人胰腺腺泡细胞开展后续实验。本课题组首先构架了稳定过表达人REG Iα基因的大鼠腺泡细胞株AR42J-REG Iα,将其与人胰腺导管癌细胞SW1990、BxPC3非混合共培养。研究发现,与AR42J-REG Iα共培养后,SW1990和BxPC3的增殖及抵抗缺氧诱发凋亡的能力均明显增强,其运动、侵袭功能没有明显改变。进一步体内研究发现,将与AR42J-REG Iα共培养的胰腺癌细胞SW1990和BxPC3皮下注射裸鼠28天后,肿瘤体积及瘤重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而胰腺癌静脉转移小鼠模型则显示,REG Iα未参与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最后,通过荧光素酶实验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能参与了对REG Iα的调控。本课题探讨了腺泡细胞介导REG Iα在胰腺癌发病中的生物学功能,证实了腺泡细胞参与胰腺癌发病的潜在作用,加深了对胰腺癌肿瘤微环境的认识,为胰腺癌的发病机制研究及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该部分研究内容已完成,目前处于论文投稿阶段。. 本课题基本按照原计划完成,并做了相应的修改。利用本课题经费的资助,课题组共发表SCI 收录论文4篇(累计影响因子16.3 分),国内I 级杂志收录论文4篇。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各1 名,顺利完成预定计划。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EGFR/HSF1/GPC1轴诱导腺泡导管化生促进胰腺癌发生的机制研究
胰腺腺泡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诱导自噬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及机制
硫化氢调控腺泡细胞缺陷性自噬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成体腺泡细胞起源的胰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