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传病害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条锈病菌的远程传播是造成病害大区流行的关键。近年甘肃中部冬麦扩种-小麦种植结构的变化导致条锈病越夏和秋苗菌源量显著增大,甘肃中部显著增量的菌源向东远程传播对陇南等重要菌源区以及全国大区流行带来的影响,非常需要尽快探明。在通过系统调查掌握甘肃中部菌源时限和增量的基础上,进行大区间系统病情与小种群体结构比较,结合气象气候资料与地理生态信息的综合评判,了解区域间条锈病菌源传播的时空关系,分析阐明病菌传播的影响范围;采用区域间病菌群体分子标记分析,明确菌源传播交流的路径;利用HYSPLIT-4轨迹传输模式,研究菌源空间传播路线,探明甘肃中部小麦条锈病菌向外传播的过程。通过这三层面的研究,可较全面和精确地掌握甘肃中部越夏和秋苗菌源的传播规律以及对病害大区流行的作用和影响,深入菌源传播与大区流行关系的认识,为我国小麦条锈病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为明确甘肃中部越夏菌源及秋季菌源对我国东部麦区的影响及传播路径,本项目对甘肃各地小麦条锈病进行系统病情监测;对条锈菌生理小种群体结构进行比较;对甘肃中部及周边地区的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及夏孢子传播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如下:.2010-2015年,共鉴定1595份标样,其中致病类群贵22类群发展为第一大类群;水源11类群不断下降,HY类群略有下降,两者并列为第二大类群;新小种贵22-9与贵22-14在甘肃中部(临夏、定西、兰州)、天水及陇南3地急速上升,具有显著性增长趋势,新菌系在3地的发展趋势比较相似,表明这3地小麦条锈菌交流密切,互为一体。.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甘肃、陕南、青海及新疆等7个地区共369份小麦条锈病菌标样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中部及周边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但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部;甘肃中部、陇南及陕西宁强3地的小麦条锈菌种群遗传相似度较高,菌源交流密切。.2012-2015年,对甘肃各地小麦条锈病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以临夏、定西为主的甘肃中部地区条锈菌发病程度高于天水和陇南。由于甘肃中部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大于天水与陇南,因此可以确定,甘肃中部地区秋季越夏菌源量大于天水与陇南。.甘肃中部越夏菌源区临近的宁夏固原市、甘肃的陇西县、会宁县及岷县都在9月-10月定向收集到了条锈菌孢子,说明甘肃中部的越夏菌源可以有效地传播到周边地区,然后在当地侵染扩繁,进而传播到全国广大麦区。甘肃中部越夏区菌源向东部麦区传播的直线距离在2000公里以内,条锈菌孢子可在5000米高空,随气流传播到东部广大麦区。.综上所述,甘肃中部地区越夏菌源量超过天水与陇南,对东部麦区的影响力较高;在秋季,甘肃中部地区菌源通过气流传播到东部广大麦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甘肃小麦条锈菌耐温性菌系的界定及其对条锈病流行的作用
甘肃河西小麦条锈病对我国小麦条锈菌西北越夏区的作用研究
小麦条锈病越夏地区传播规律的分子定量检测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小麦条锈病小尺度时空传播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