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定与监测是小麦条锈病流行预测预报、抗条锈育种和品种布局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可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提供准确及时的科学依据和信息。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自成体系,为我国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预报和防治研究提供了实用且准确的科学信息。但近年来,现有鉴别寄主品种对病菌致病性的鉴别力越来越弱,现今鉴定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越来越难以鉴别病菌致病性差异、致病类型归类越来越集中,甚至无法鉴定发现新生理小种,因此迫切需要改进鉴定体系。利用甘肃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毒性结构最为复杂、致病类型最为丰富的区域这一特有条件,通过病菌群体致病性单孢细化比较分析、与多种抗性类型和基因背景品种材料互作测定,进行新鉴别寄主品种筛选及替换,改进鉴别寄主系统,继续及时准确反映病菌的毒性变异在我国小麦生产的影响作用,并为今后建立与国际小种鉴定体系相适应的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新体系奠定基础
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与监测是条锈病流行预测、抗病育种的基础,可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和及时的信息。我国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定自成体系,但近年来随着新的毒性菌系的不断出现,现有鉴别寄主品种对病菌致病性的鉴别力越来越弱,难以鉴别病菌致病性差异,致病类型归类越来越集中,迫切需要改进鉴别体系。利用甘肃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毒性结构最为复杂、致病类型最为丰富的区域这一特有条件,通过病菌群体致病性单孢细化比较分析及与多种抗性类型和基因背景品种材料互作测定,进行新的鉴别寄主品种筛选研究。经3年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共采集甘肃省不同生态区(陇东、陇南、中部、河西)及周边省四川省、陕西省、青海省等地的小麦条锈病标样1700份,鉴定1138份,均以条中33号和条中32号为主,出现频率分别占24.69%和25.04%;2010年首次监测到感染贵农22的菌系,且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值得关注。(2)分离并纯化得到202个稳定单孢菌系。在欧洲和国际鉴别寄主上比对,并进行多样性分析,发现中国条锈病菌群体遗传结构较国际上其他地区复杂得多,且没有一个为欧洲当前流行小种。(3)结合当前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品种系谱和来源,对中国小麦条锈菌现有鉴别体系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发现鉴别寄主早洋、保春128、丰产3号、阿夫对近几年所有菌系反应型3-4型(感病),且生产上没有其血缘生产品种,失去监测新菌系作用,建议在中国鉴别寄主中删除。(4)对收集到的国内外177份不同类型品种(系)进行苗期致病性测定,根据抗病性特性,初步筛选出Moro、92R137、川麦42、兰天17、绵麦39等18个具有一定鉴别能力的品种,经进一步分析测试并在常规小种监测中的检验观察,发现重要抗源Moro、92R137能正确反映我国小麦条锈病菌在生产上所表现的特点,对供试菌系所表现的反应比较稳定和一致,且目前国内有诸多品种含有Moro、92R137血缘,建议增加为鉴别寄主。绵麦37、兰天22号是当前国内重要的生产品种,且含有有别于其他鉴别寄主的新的抗病基因,对所有供试菌系的反应较为稳定,且有一定鉴别能力,建议今后增加为辅助鉴别寄主使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相似日理论和CSO-WGPR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木薯ETR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甘肃、青海地区小麦条锈菌监测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优质高产强筋冬小麦新品种-金石农1号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中国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抗病基因解析及定位
中国向日葵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及主要寄主栽培种抗性鉴定
新疆小麦条锈菌毒性监测及转主寄主研究
根肿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及分子鉴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