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我们前期获得肿瘤胎源性miR-26b在大肠癌中显著低表达,过表达则能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且提示TAF12可能是miR-26b的靶基因为基础,进一步验证miR-26b对其靶基因的抑制作用,研究TAF12对大肠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调控,比较先后上调/下调miR-26b及TAF12表达对大肠癌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细胞增殖、浸润、转移能力及凋亡的影响,阐明miR-26b在大肠癌中的作用机理;构建miR-26b-TAF12-Wnt/β-catenin介导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调控通路,为大肠癌靶向干预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分析miR-26b及其靶基因TAF12表达在大肠癌中的组织学证据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确定miR-26b是否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转移程度和预后独立指标,指导临床实践。
本研究以我们前期miRNA芯片筛选获得的在大肠癌中规律性表达miRNA(肿瘤胚胎源性表达的miR-26b、族系单一的miR-21)为基础,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及大肠癌皮下移植瘤、经脾诱导肠癌肝脏转移肿瘤瘤动物模型实验进一步研究验证了miR-26b可调控大肠癌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抑制肠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能力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同时,根据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提示,益生菌可改善肠癌患者预后,在后续实验中引入益生菌(乳酸杆菌)共干预,利用miR-21 肠上皮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 (mmu-miR-21-/-) 小鼠模型和化学诱癌剂氧化偶氮甲烷(AOM)联合3.5%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肠道原位肿瘤小鼠模型等研究,发现miR-21及益生菌利用TNF-α、IL-6、IL-8、MIP-1α等炎症因子介质的相互正反调控,且通过益生菌(乳酸杆菌)的有效成分MIMP蛋白经抑制p38 MAPK信号转导的磷酸化发挥抑制肠癌作用的通路。发表相关SCI论文7篇,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于Nat. Commun., GUT, J Pathol., J.Cell.Mol.Med., Cancer Lett., Mol.Biol.Rep.等国际期刊。本研究利用miRNA对肿瘤的调控原理,从分子机制水平、已知有效肠道微生态干预水平探索了miRNA作为干预治疗大肠癌新途径的可能性,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MiR-145 inhibits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via PAK4-dependent pathway
Mechanical vibration mitigates the decrease of bone quantity and bone quality of leptin receptor-deficient db/db mice by promoting bone formation and inhibiting bone resorption.
miR-26b联合TAF12负性调控Wnt信号通路APC基因对大肠癌发生及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Klotho基因通过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探讨
miRNAs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鸡卵泡发育的分子机制
电针介导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纤维环细胞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