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新生在缺血性疾病防治中至关重要。活血化瘀经典方血府逐瘀汤与西药VEGF均有明显促血管生长作用,但VEGF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诱发或加重肿瘤等严重副作用,未在血府逐瘀汤的长期临床中发现,且中药还有治疗动脉硬化的作用,两者药效差异亟待阐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促血管新生作用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倒U型关系,提示该药可能具有促血管适度生长的作用,药效机制与VEGF存在异同点。据此,本项目提出"血管适度生长调控存在关键基因或调控模式"这个假说,在基因组学观念指导下,以人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模型,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DGE)等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全面比较中西药影响细胞参与血管新生的功能及基因表达差异,寻找调控血管适度生长的未知重要基因,初步揭示血府逐瘀汤适度调控血管生长的作用机理,为血府逐瘀汤及活血化瘀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为全面研究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本项目首先在非缺氧的正常培养条件(模拟生理条件)下,以人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模型,比较中西两种具有促血管新生功效的药物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粘附和成血管等一系列环节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VEGF对上述功能均有显著的、持续的促进作用;同样条件下,特别是口服剂量2倍的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并不影响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而对细胞迁移、粘附和成血管的影响均表现出双向调节作用。尤其在成血管这个内皮细胞综合行为效应方面,口服剂量5倍和2倍的药物血清均表现出短暂的促血管生长的现象,有别于VEGF在生理条件下显现出的持久促进作用。上述结果有助于从细胞水平解释VEGF临床使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诱发或加重肿瘤等严重副作用产生的原因,并提示血府逐瘀汤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同时为本课题组提出的“血府逐瘀汤调控血管适度生长”的新理论以及从血管新生角度为其“活血生新”功能提供实验依据。.在上述实验基础上,本项目选出最佳促血管新生的药物条件,以基因组学观念为指导思想,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DGE)技术,全面比较中西两种药物所影响的功能基因,为血府逐瘀汤促血管适度生长寻找物质基础。通过对药物及空白对照的转录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知VEGF下调7个功能基因,共涉及7条有显著差异的通路。GO功能注释分类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多细胞生物过程,其分子功能涉及结合的基因所占比例最高;而血府逐瘀汤上调1个转录因子,下调4个功能基因,没有显著差异的通路。其差异表达基因在生物调控,分子功能涉及结合和转录因子活性所占比例最高。由于同一个转录因子可调控不同的信号路径,涉及多个生物医学过程,血府逐瘀汤通过控制转录因子的活性表达,实现了以少制多的效果,以满足血府逐瘀汤多途径、多靶点的药效需求,并使调控模式表现出科学、经济和合理的特点。这部分结果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阐明中西两种药物的药效差异,初步揭示血府逐瘀汤适度调控血管生长的作用机理,为血府逐瘀汤及活血化瘀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为全面研究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综上所述,对照任务书,本课题已完成预期各项目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府河-白洋淀硝酸盐来源判定及迁移转化规律
血府逐瘀汤诱导内皮祖细胞迁移分化促血管新生的机理研究
血府逐瘀汤调控EphB4/EphrinB2双向通路促血管适度生长的机制研究
NADPH氧化酶介导的活性氧信号途径在血府逐瘀汤促进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血府逐瘀汤活血功效和理气功效的物质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