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着斑激酶(FAK)是一种定位于粘着斑的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参与细胞信号的传导、调控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等生命功能。FAK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关于FAK基因的转录与表达的调控机制却研究很少。在我们的前期工作中,我们首先利用5′RACE方法确定了FAK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克隆了核心启动子。该启动子富含"GC"碱基,缺少TATA盒。通过启动子序列的进一步分析和实验,初步证实了ETS转录因子对FAK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希望进一步确定ETS转录因子在FAK启动子上的顺式作用序列,明确特定的ETS转录因子的反式激活作用,并提出通过瘤内注射ETS反义RNA的表达质粒,能否有效抑制内源性FAK基因的转录?是否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该研究的阐明,将进一步明确FAK基因的调节方式,为临床肿瘤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与有益指导。
黏着斑激酶(FAK)是一种定位于黏着斑的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参与细胞信号的传导、调控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等生命功能。FAK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多种肿瘤中均观察到了FAK的高表达现象。FAK在肿瘤中的作用虽然很重要,但是关于FAK基因的转录与表达的调控机制却研究很少。本课题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系列研究。.1. 我们首先分析了FAK的启动子和5′非翻译区。在B16F10细胞中,我们发现了两个转录起始位点,确定了核心启动子片段。该启动子富含“GC”碱基,缺少TATA盒.并发现了四种5′-UTR转录本和一个新的第一外显子。其中一种5′-UTR在所有组织和细胞中都存在,另外三种只存在于肿瘤细胞系中,似乎和肿瘤相关。.2. 通过启动子序列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录活性实验,证实了ETS转录因子家族中的PEA3/E1AF是FAK转录调控中的关键的转录因子。.3. 确定了PEA3/E1AF转录因子在FAK启动子上的结合的顺式作用元件。.4. 我们进一步验证了抑制PEA3/E1AF的表达,可以进而降低FAK的表达,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而且构建的干扰PEA3/E1AF或干扰FAK表达质粒,通过瘤内注射均可以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效果。 .5. 在人的临床口腔鳞癌标本中, FAK和PEA3的表达也存在正相关性。.6. 建立了以FAK基因表达调控为药物靶点的药物筛选系统,利用该系统从中药中筛选发现了三个抗肿瘤转移的先导化合物。.总之,本研究通过RACE方法,确定了FAK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克隆鉴定分析了FAK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分析了多种5′ UTR形式对FAK翻译的精细调控。通过EMSA与突变分析, 我们进一步证明了关键转录因子PEA3在FAK转录调控中的作用。体外RNA干扰与细胞转移实验表明高转移细胞中的FAK高表达是由PEA3介导调控的。同时体内动物试验模型初步表明调控FAK转录的关键转录因子PEA3可以作为肿瘤治疗靶点。最后以FAK启动子报告基因作为筛选模型,开展了从中药中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工作,发现了3个具有抗肿瘤效果的化合物。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决定肌肉特异高效表达的分子机理及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多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微泡靶向传递siMDR1基因及化疗药物在睾丸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动态调控的DNA“纳米开关”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