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ED)定义为雄性缺乏交配能力,在美国据估计有高达3千万的阳痿患者,我国泌尿学界认为ED在我国的患病率很高,因此开展抗阳痿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及经济意义。现有抗阳痿药西地那非对磷酸二酯酶-5选择性不高,且具有降压等副作用,其副反应与磷酸二酯酶(PDE)同工酶有关,主要与存在于眼睛的PDE-6,存在于心脏PDE-1、PDE-3有关,针对其缺点,应用电子等排原理对西地那非进行结构修饰,主要对其6位以硫替换氧,以2,6-二甲基哌嗪替代N-甲基哌嗪得到预试化合物MS-1,进行了药效学评价、一般药理试验及初步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MS-1具有抗阳痿效果好、作用时间长、毒性低的优点,且不会引起血压降低副反应。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拟设计吡唑嘧啶酮衍生物,进行抗阳痿作用研究,结合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进行构效关系研究及结构改造,为寻找对PDE-5选择性更高且无明显降压等副作用的抗阳痿药物奠定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一株嗜盐嗜碱硫氧化菌的筛选、鉴定及硫氧化特性
胶东西北部北截岩体岩石成因: 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与Sr-Nd-Pb同位素制约
SmGGPPS2对丹参酮合成的影响
吡啶并嘧啶酮和吡啶并嘧啶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选择性识别磷酸二酯酶PDE9的嘧啶酮类衍生物:设计、合成与分子机制研究
杂环并吡啶酮类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多取代嘧啶酮类NS5B聚合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抗HCV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