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识别异常和免疫耐受丧失导致肠黏膜过激的Th1型免疫反应是克罗恩病(CD)发病的核心机制。树突状细胞(DC)TLR-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可诱导Th细胞向Th1过度分化,在CD肠黏膜免疫耐受缺失中起到重要作用。本课题组研究发现雷公藤甲素能抑制CD模型小鼠肠黏膜Th1型免疫反应、有效缓解肠炎症,推测可能与雷公藤甲素干预DC的TLR信号通路有关。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以肠固有层DC不同亚型TLR及其信号通路为研究对象,结合离体和在体实验,运用免疫荧光标记、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从DC表型、不同亚型TLR表达和TLR信号通路变化方面,揭示基于DC的TLR信号通路改变在CD肠黏膜免疫耐受缺失中的机制,并通过观察雷公藤甲素对TL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明确雷公藤甲素对DC的TLR信号通路作用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位点,阐明雷公藤甲素治疗CD的分子机理,为阐释CD病理生理和临床应用雷公藤治疗CD奠定理论基础。
肠黏膜免疫耐受缺失是克罗恩病(CD)发病的重要机制。树突状细胞(DC)通过TL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可通过TLR—NF-κB通路促进炎性因子释放,诱导Th细胞分化,在肠黏膜免疫耐受缺失中起重要作用,但基于DC的TLR信号在CD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尚不明了。本研究在取得雷公藤甲素能抑制多种Th1型细胞因子表达、有效缓解CD模型小鼠肠组织炎症基础之上,以肠固有层DC不同亚型TLR及其信号通路为研究对象,结合离体和在体实验,运用免疫荧光标记、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技术,在DC表型变化、不同亚型TLR表达、TLR信号通路、不同炎症因子产生的层面上,揭示CD时DC表型和不同TLR亚型表达变化,阐明基于DC的TLR信号通路改变在肠黏膜免疫耐受缺失中的机制,明确雷公藤甲素对DC的TLR信号通路作用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位点,并深入研究雷公藤甲素对CD肠粘膜系统IL-6/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CD模型小鼠肠固有层TLR2、TLR4、TLR5和TLR9亚型的表达显著增强,提示在CD状态下,TLR信号通路出现异常活化,腹腔注射雷公藤甲素显著的降低肠粘膜TLR2、TLR4、TLR5和TLR9亚型的表达。CD时固有层DC的MHC-Ⅱ、CD86、CD40的表达显著增加,雷公藤甲素干预能够显著的抑制MHC-Ⅱ、CD86、CD40的表达,减少固有层成熟DC的数量。研究还发现,DC细胞内TLR信号通路的重要因子MyD88及NFκB的表达明显增加,而运用雷公藤甲素干预能够显著抑制上述因子的表达、降低TLR信号通路的活化。CD患者固有层DC细胞 MyD88依赖通路TRAM/TRIF的表达显著增加,而Tollip和SIGIRR的表达显著减少,雷公藤甲素干预能够显著降低TRAM/TRIF的表达。本课题研究结果揭示了雷公藤甲素治疗CD的分子机理,为阐释CD病理生理和雷公藤多甙治疗CD奠定理论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脾虚型克罗恩病大鼠血管活性肠肽-免疫信号转导途径的变化及白术茯苓汤干预机制
基于肠系膜脂肪细胞转变探讨脂联素在克罗恩病肠道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基于microRNA表达、TLR4/NF-κB信号通路研究隔药灸治疗克罗恩病的效应及作用机理
脂肪及脂肪细胞因子在克罗恩病肠道纤维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