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型克罗恩病大鼠血管活性肠肽-免疫信号转导途径的变化及白术茯苓汤干预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07274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3.00
负责人:贾波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彭腾,祝捷,闫华,张丰华,吴贤波,张怡,姜岑,谢磊,张晓丹
关键词:
信号转导途径白术茯苓汤血管活性肠肽克罗恩病细胞因子
结项摘要

克罗恩病(CD)为慢性炎症性肠病,被WHO确认为现代难治病。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CD炎症反应的诱导和延续中起主要作用,血管活性肠肽(VIP)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途径调节机体免疫发挥抗炎作用。中医临床研究显示运用含有白术茯苓药对的相关方剂治疗有明显效果。我们在"白术茯苓汤调控脾气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物质基础研究"中发现,白术茯苓汤重用白术或茯苓时,能明显升高血浆及肠组织VIP含量,该方水煎液及提取分离组分尚能显著提高肠黏膜SIgA含量。目前从VIP与细胞因子及NF-κB角度探讨中药复方防治CD的分子机制尚未涉及。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采用脾气虚CD模型,拟用"基线等比增减设计法"确立配比,通过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探索白术茯苓汤对VIP -免疫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中医复方防治CD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项目摘要

克罗恩病的发生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多因素相关,因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是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有效缓解病情、改善生存质量、减轻西药的副作用。白术、茯苓配伍正好契合CD脾虚夹湿的常见病机,是治疗CD的核心配伍结构。前期研究显示白术茯苓汤可降低脾虚模型VIP、下调VIP受体、升高sIgA。为进一步明确神经递质及其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联在CD发病中的作用及该方不同配比的干预机制,本项目进行了深入探讨。本课题采用破气耗气加饥饱失常之复因脾虚造模法,结合TNBS/50%乙醇法5d5周期造模方法成功建立脾虚型CD动物模型;研究证实白术茯苓汤通过影响肠“神经—免疫”多个环节、多个途径从而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失衡:⑴调节TLR4-NF-κB的信号转导,降低后续致炎因子的生成;⑵调节神经肽的分泌及其与受体的活性,影响其突触后的信号传导,进而影响T细胞的分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恢复Th1/Th2的失衡。通过不同配比的干预比较,发现对上述关键指标的调控B5组(白术:茯苓=12:15)和B6组(白术:茯苓=15:12)较全面,尤以B6组最为显著,与原书之等比配伍即B0组(白术:茯苓=1:1)一致,此既佐证了原书及历代医家多以术苓等比配伍治疗“下利”的合理性,又为中医方剂之量效相关赋予了科学内涵。CD是多系统、多机制异常所导致的病变,其不仅是消化系统疾病,而是以免疫异常为主的机体多系统疾病。而复方整体的调节作用正好能针对CD及其并发的肠外多系统病变。因此,进一步深入探讨中医复方治疗CD的多系统机制,有助于揭示复方治疗CD或CD肠外病变的综合治疗机制,为中医在整体观指导下调节机体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并可更好指导临床。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33.004
发表时间:2018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4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DOI:
发表时间:2019
5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DOI:
发表时间:2016

贾波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白术茯苓汤调控脾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物质基础研究

批准号:30572296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贾波
学科分类:H310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肠道菌群-肠上皮细胞”途径研究艾灸重建克罗恩病肠道免疫稳态的作用机制

批准号:81774438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刘密
学科分类:H3118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树突状细胞的TLR信号在克罗恩病时的变化及雷公藤甲素干预机制

批准号:30972881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朱维铭
学科分类:H0302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针灸阻抑克罗恩病肠纤维化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调控机制

批准号:81473757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施茵
学科分类:H3118
资助金额:7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