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是脊柱外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首选技术,用于诊治脊柱创伤、畸形、退变、肿瘤、骨质疏松等导致的不稳,它通过椎弓根"力学核心"达到三维立体固定。国内外多集中于成人脊柱节段性研究,而该技术在上世纪末才开始应用于青少年,10余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其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少儿脊柱随年龄变化四个弯曲形成、骨发育形态规律、"力学核心"椎弓根的结构特性与力学变化、钉-棒固定年龄界限及种族、年龄、性别、节段、退变等的差异,国内外文献仅见少儿椎弓根零散的节段性临床影像资料。拟进行各椎弓根及周围组织分年龄、大样本、分性别侧别系统的体视学三维解剖、影像测量,HCT、MRI三维重建定量研究,生物力学检测,属于多学科交叉应用基础课题,探索国人椎弓根形态发育特征、力学变化,创建钉-棒固定的理论依据、技术标准、年龄界限及三维立体无创性准确定量研究方法,为设计人工椎骨、矫形仪、固定器和诊治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不同湿地植物配置对扑草净的吸收和去除效果研究
壮药黄根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结构光扫描配准脊柱外科三维手术导航系统及椎弓根内固定试验研究
13-17岁青少年脊柱关节突关节的数字化三维形态发育研究
基于脊柱CT图像分节段自动分割的椎弓根个性化螺钉精准置入方法研究
基于超声背散射信号成像的脊柱侧凸椎弓根螺钉植入导航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