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拟在前期研究绿茶及其成分降脂减肥作用的基础上,利用动物试验及3T3-L1脂肪细胞培养试验,探讨儿茶素和咖啡碱组合的脂肪代谢的分子机制。动物实验主要测定血中脂类、胰岛素、瘦素、脂联素等,肝脏中脂类含量及肝脏脂肪代谢关键酶(如FAS、CAT、ACO等)的活性、蛋白质和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3T3-L1脂肪细胞培养中分析脂肪细胞的细胞增殖、增殖,细胞分化过程主要核转录因子PPARγ、PXR、C/EBPβ和ADD-1/SREBP-1等的基因表达水平,细胞分化后脂肪细胞中的脂肪沉积量和脂肪代谢相关酶(如FAS、GPDH、HSL和ATGL等)活性、基因和蛋白质表达量的影响,通过以上结果分析,阐明儿茶素和咖啡碱组合在体内和体外脂肪代谢的分子机制。本项目开展为研究功能性成分的脂肪代谢提供实验方法和理论依据,也为食品功能性成分组合的联合作用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绿茶具有许多生理生化功效,如抗氧化、抗癌、抗糖尿病等,绿茶及其成分如儿茶素或咖啡碱有预防肥胖作用,而儿茶素与咖啡碱组合预防肥胖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减肥作用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研究不同浓度儿茶素和咖啡碱组合粉末饲料投喂小鼠,分析血中的生化指标,肝脏脂类含量、脂类代谢酶活性及其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及儿茶素和咖啡碱组合添加到细胞培养液中,分析3T3-L1细胞增殖、细胞内脂肪沉积,脂肪代谢相关酶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本项目从体内、外两方面探讨降脂减肥的作用机理。项目一方面通过儿茶素和咖啡碱组合长期干预小鼠,结果显示儿茶素+咖啡碱投喂的小鼠体重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减少,腹腔内脂肪重量明显降低;儿茶素+咖啡碱与对照组相比降低血中脂类与瘦素浓度,减少肝脏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TG)含量;儿茶素与咖啡碱组合小鼠肝脏肉毒碱脂酰转移酶(CAT)、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降低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儿茶素+咖啡碱的CAT和ACO 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FAS 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且FAS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另一方面,通过利用3T3-L1脂肪细胞模型,在培养液中孵育儿茶素和咖啡碱组合,研究显示儿茶素+咖啡碱抑制脂肪细胞增殖,且与儿茶素浓度成正相关关系。儿茶素+咖啡碱明显抑制细胞中TG的沉积。儿茶素+咖啡碱孵育的3T3-L1细胞,在分化后4天的PPARγ2、C/EBPα,分化后8天FAS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儿茶素+咖啡碱明显提高去甲肾上腺素诱导脂肪细胞的脂解能力和HSL蛋白的表达量,且与咖啡碱浓度呈量效关系。儿茶素和咖啡碱预防肥胖作用机制:首先,通过调控小鼠肝脏内脂肪代谢酶的活性、mRNA及蛋白表达量,提高脂肪酸氧化,抑制脂肪酸合成,降低血液与肝脏中的脂类含量,引起体内脂肪沉积减少;其次,抑制脂肪细胞增殖,并通过调控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相关核转录因子mRNA的表达,降低脂肪代谢相关酶的蛋白和mRNA表达,导致脂肪细胞内TG的沉积减少。从体内、外研究证实儿茶素和咖啡碱在预防肥胖上有一定协同作用。在本项目资助下,已发表和录用论文16篇,其中SCI论文3篇、EI论文7篇;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奖1项;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各4人次;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因此本项目有力促进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NTE相关酯酶调控小鼠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代谢的机制研究
亮氨酸对猪脂肪细胞代谢和脂肪沉积的影响及机制
代代花活性成分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和凋亡分子调控的影响
茶树酯型儿茶素合成和代谢的分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