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现有的评估预后方法各有不足,难以指导适度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本研究拟使用miRNA芯片差异表达谱技术,筛选与乳腺癌患者多个预后因素以及个体预后总评分均相关的组织候选miRNA,并在外周血中加以验证;继而以"共有+特异"的联合方式,优化组合数个外周血miRNA建立联合标记物评估患者的个体化预后。.预期结果:获得预后单因素相关的组织候选miRNA;建立外周血miRNA联合标记物;以统计学软件构建"开放式"的预测模型,评估患者的个体化预后。.创新及优势:外周血易于获取,便于检测;与经典的多基因检测相比,miRNA检测位点少、经济实用;开放式的ANN软件模型合理量化了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可将乳腺癌预后评估细化到个体水平;本法可对患者预后进行术前预测、术后随访多个时点的动态检测,可鉴别高复发风险患者密切随访。故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简便、经济、动态评估患者个体化预后的新方法。
目的:筛查、验证乳腺癌相关外周血循环miRNA标签组合与乳腺癌个体化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在外周血及组织中的表达趋势差异、及其在个体化诊断与预后评估中做为标记物的潜在价值;进一步完善临床乳腺癌标本信息库。.方法:分析来自正常对照、0、I、II、III、IV期乳腺癌各10例的6份不同分期乳腺癌混合外周血浆标本,使用miRNA芯片与754个人类miRNA探针杂交,根据聚类趋势分析(STC)的分布几率显著性(p<0.05)以及U6+miR-16双内参的可重复性(R>0.9)筛查候选miRNAs,并以73例乳腺癌+36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浆、以及24例患者自身配对的乳腺癌+癌旁组织分别在外周循环及组织中对候选miRNAs进行验证。在临床标本库方面,回顾性分析4,547例乳腺外科门诊就诊患者队列的钼靶资料,初步分析乳腺致密度(density)与中国女性乳腺癌的相关性;并对乳腺癌特殊高危人群加以总结。.结果:混合外周血浆miRNA芯片分析筛查出let-7f等候选miRNA,U6内参p<0.01;miR16内参p<0.05,趋势符合系数R=0.90;在外周血、组织中的验证发现,let-7f在0期、I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水平低于正常对照,在II期、III期患者外周血中水平逐渐升高,与淋巴结转移(p<0.01)及pN分期显著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以自身癌旁组织为对照,其let-7f表达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外周血浆中趋势相似。对乳腺外科门诊就诊患者队列钼靶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提示,乳腺钼靶致密度对患者年龄增加显著降低,乳腺纤维囊性疾病(即乳腺增生)显著增加乳腺致密度,在无乳腺增生患者队列中,经年龄标化后,乳腺癌患者腺体致密度高于良性对照,但尚未呈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及成果:患者外周血let-7f与淋巴结转移及pN分期显著相关,随乳腺癌分期增加,在外周血循环及组织中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相似趋势,在临床患者术前预后评估方面具有一定价值;比较乳腺癌患者致密度需经年龄段校正并剔除纤维囊性增生的影响,乳腺癌患者腺体致密度可能高于良性对照,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有待扩大样本量后进一步研究。本课题已支持负责人赴美国UCSF交流访问,国际会议发言1次;已支持八年制博士生毕业2人;已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篇,预期在未来2年内,还将发表SCI论文1-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3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A Prehepatectomy Circulating Exosomal microRNA Signature Predicts the Prognosis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eutic Benefits in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
MicroRNAs i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Signaling Pathway Associated With Fibrosis Involving Different Systems of the Human Body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核医学治疗患者个体化剂量评估方法研究
精确靶向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药物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早期乳腺癌的个体化预后预测
肺腺癌外周血肿瘤细胞(CTCs)检测平台的建立及其对肺腺癌转移风险和预后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