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开放经济中,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外溢渠道获取先进技术,并对其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是我们对外开放进程中需考虑的重要问题。本课题从对外直接投资的新视角研究促进我国自主创新的政策策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益思路。目前学术界已对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开展了大量研究,而对外直接投资却因规模较小未受到广泛关注。我国既是极具投资吸引力的发展中国家,又是资本相对充足的新兴经济体,发挥国际投资的双向技术外溢效应,既有助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也有利于丰富"走出去"战略内涵,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本课题拟采用理论建模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宏观经济学和数值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最新成果,研究我国ODI促进母国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构建ODI促进自主创新的理论模型,提出切实可行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新的趋势,广大发展中国家正逐步“走出去”并向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这种资本流动的动因与对外直接投资(ODI)的技术进步效应密不可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的技术溢出应成为促进本国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1)提出了一个技术外溢、技术创新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框架;(2)从投资规模、形式、行业、主体、区域等方面考察了近年来中国ODI的发展概况并与G-7国家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ODI发展迅速但总体规模滞后,技术寻求型ODI不多,投资区域过于集中,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偏少。(3)分析了中国ODI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并对主要经济体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通过ODI获得了正的技术外溢效应。(4)从R&D经费支出、专利申请与授权等方面对中国与G-7国家的创新活动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中国R&D经费虽逐年递增,但研发投入强度不高,基础与应用研究投入比重偏低,发明专利授权量过少。(5)从研发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测度ODI对母国的技术创新效应。结果表明,中国ODI对国内技术创新带来了正的影响,且大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程度;ODI对国内创新活动产出(专利授权量)的影响大于其对创新活动投入(研发资本存量)的影响;ODI对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大于其对专利授权总量的影响。这说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够给母国带来技术创新效应。同时,运用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ODI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ODI主要分布在高创新能力地区,通过ODI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显著促进了中国创新能力提高,但存在区域差异。(6)基于东道国和母国的视角讨论了影响ODI技术进步效应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中国逐年下降的实际有效汇率与不断发展的金融水平对ODI技术进步效应有促进作用;而较低的研发活动投入、财政教育投入与人力资本水平影响了中国的技术吸收能力,没有有效促进ODI的技术进步效应;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是影响ODI技术进步效应的首要因素。(7)分区域考察了母国吸收能力对中国O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影响地区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技术市场开放度和发展水平、产出集聚效应、ODI规模和现有技术能力,地区吸收能力是影响ODI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8)从国家、企业等层面提出了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基于双边环境约束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母国制度缺陷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与绩效研究 ——基于对5688家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宽度与深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国际化理论与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