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针对历史城镇规划设计中普遍存在的缺乏科学和历史依据的问题开展研究,提出在建立城市空间历史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创理性规划设计模式和进行科学化规划管理的目标。本课题拟在建立城市空间历史信息系统、编制数字化历史地图系列、开创理性规划设计模式和建立科学化规划管理方法等高度关联的四个方面开展深入分析与研究,研究成果将对历史城镇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该课题的研究有着较为坚实的学术及实践基础,是课题组多年来学术研究的持续发展。在研究方法方面,课题组拟充分借助相关数字技术,有效整合以往研究成果,开展从历史信息的数字化处理、理性规划设计体系建立到规划管理模式创新的全过程研究。课题组拟以江南城市为示范性案例,建构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历史城镇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城市规划管理平台。研究成果将填补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课题通过研究和技术验证,形成三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研究与规划设计方法:.1,城市历史空间信息采集方法 - 将与城市和乡村历史相关的考古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等资料和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城市历史数据库。据此对城市古代地图进行转译,编制基于GIS的新的历史地图系列,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准确、直观的城市空间形态变迁图式。.2,城市历史空间发展导则 - 在上述城市历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及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编制历史空间发展导则。根据城市历史变迁过程提出适应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空间发展策略,强调城市渐进发展的观念而非固化或突变的观念。.3,历史环境中的规划设计 - 多年以来,历史环境中的规划设计是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课题组根据各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历史环境中的规划设计”这一新的概念,并结合相关案例城市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基于城市历史空间数据系统和历史空间发展导则的规划设计方法。2013年以这种方法在参加陕西省文物局组织的“阿房宫遗址公园规划”国际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同样以这种方法开展了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的规划,获得了各方面专家的广泛好评。..课题组认为,上述三种相互关联的方法的提出,是本课题的重要创新性成果,经过实践验证能够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各类历史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基于历史空间信息系统的河西走廊传统村镇形态变迁研究
城市空间结构与历史街区的活力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研究:以南京为例
基于城市形态的城市绿地空间结构优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