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在仔稚鱼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效,但随着仔稚鱼的生长发育,这种功效将逐渐减弱。本项目以我国特有海水经济鱼类大黄鱼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营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等方法,研究大黄鱼仔稚鱼发育过程中磷脂的合成、消化吸收、转运、代谢,探明磷脂在大黄鱼仔稚鱼体内的代谢机制,揭示不同发育阶段大黄鱼仔稚鱼磷脂合成、转运和代谢的差异。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一方面为仔稚鱼的脂类营养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另一方面为实际大黄鱼仔稚鱼微颗粒饲料中磷脂的添加提供依据。
以我国重要海水养殖鱼类大黄鱼(Larmichthys crocea)为研究对象,通过摄食生长实验,比较研究饲料大豆磷脂对大黄鱼稚鱼和幼鱼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黄鱼磷脂代谢的机理。摄食生长实验结果表明,饲料磷脂的促生长作用主要体现在稚鱼阶段;幼鱼阶段饲料磷脂不会显著影响大黄鱼的生长,但是适宜的磷脂有利于其体内脂肪的吸收转运;饲料磷脂可能是通过提高大黄鱼稚鱼对脂肪吸收和利用及其抗氧化能力促进稚鱼的生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饲料磷脂对大黄鱼不同阶段磷脂代谢的影响,发现饲料磷脂能够提高磷脂合成关键酶-胆碱磷酸酰基转移酶(CPT)的表达,从而竞争性抑制甘油二酯酰基转移酶(DGAT)表达量,降低甘油三酯的合成,起到减少脂肪沉积的作用。首次在鱼类上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和RACE技术成功扩增出5’胞苷三磷酸磷脂酰胆碱胞苷转移酶(CCT)(Genebank登录号:KF006239.1)和胞质型磷脂酶A2(cPLA2)的全长(Genebank登录号:KF006240.1)以及分泌性磷脂酶A2 (sPLA2 IB)的核心片段(Genebank登录号:KF954549.1),并应用Real-time PCR对不同日龄的大黄鱼稚鱼CCT、cPLA2 和sPLA2 IB 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为实际大黄鱼仔稚鱼微颗粒饲料中磷脂的添加提供理论依据。首次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磷脂酰胆碱对大黄鱼肝细胞脂肪代谢的影响,发现大豆磷脂酰胆碱降低肝细胞甘油三酯是通过提高甘油三酯向肝细胞外转运实现的,而磷脂酰肌醇并不具有这样的作用。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磷脂酰胆碱合成路径关键酶基因CCTα的表达,发现当细胞磷脂酰胆碱合成受阻时,大黄鱼肝细胞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上升,并引起了一系列脂肪代谢关键酶表达量的变化,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内外大型会议6次,并做墙报交流2次,特邀报告1次;发表(或待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收录8篇。培养硕士生4名以及博士生7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IVF胚停患者绒毛染色体及相关免疫指标分析
大黄鱼仔稚鱼营养生理的研究
大黄鱼仔稚鱼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代谢的比较研究
鞍带石斑鱼仔稚鱼对糖的利用能力及代谢调控机制研究
黄、东海主要硬骨鱼类鱼卵、仔稚鱼分类系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