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核病是典型的严重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也是我国油菜病害防治的重点。目前常用的防治农药大部分因使用年限久远,易产生抗药性,且有的毒副作用较大。本项目以变构霉素的抗菌核病菌片段为原料,根据其分子结构特点和新型组合化学合成技术设计合成系列含顺丁烯二酸酐或顺丁烯二酰亚胺衍生物,并评价其抗菌核病菌活性;并以此为基础,利用现代分子模型技术,通过系统研究构效关系找出其药效部位;在明确药效团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优化抗菌核病菌活性结构,从而建立三维构效关系模型,指导结构改造和优化;并选择活性高、毒性小的1-2个化合物,进行抗菌核病菌机制的初步探索。该项目的研究可为创制全新、高效、低毒的含顺丁烯二酸酐和顺丁烯二酰亚胺类新农药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也为抗真菌新型农药的创制提供新思路。也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课题合成了变构霉素衍生物4个,成功水解制备了变构醇和变构酸,以变构酸为原料制备变构酸衍生物2个;以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合成制备了二甲基顺丁烯二酸酐等顺丁烯二酸酐类化合物14个;以顺丁烯二酸酐类化合物为原料优化衍生制备了103个顺丁烯二酰亚胺类化合物。获得了抗菌核病菌活性高的化合物2个,还有许多化合物因时间关系还没有检测其生物活性。初步研究了变构霉素等的抗菌核病菌作用机制。同时还检测了灰霉病菌等其他植物致病真菌、除草、农业线虫病、人体感染致病真菌和人体线虫病(黑热病)等的生物活性,且有些化合物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因此,该类化合物非常有潜力开发为抗植物致病真菌或线虫病农药,且有希望为人体致病真菌提供候选化合物。研究结果已发表论文4篇,其中SCI论文2篇(还有1篇SCI论文已修回,1篇SCI论文正在准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其中授权5项。以项目研究结果为基础签订国际合作协议1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基因组学法研究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抗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机制及作用靶标酶
柠檬醛衍生物抗油茶炭疽病菌活性与QSAR研究
基于倍半萜内酯片段重组的抗骨质疏松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优化和机理研究
抗HBV活性化合物泽泻醇A的衍生物合成与活性研究
含Lewis酸结构单元的配体的稀土二烷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合成和催化活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