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属于焦虑症,是继发于重大应激事件之后发病率最高的精神心理疾患;由于对PTSD认识较晚,基础研究严重滞后,公认靶标和新药很少,成为其防治研究的"瓶颈"。研究表明,脑内18KD转位蛋白(TSPO)对焦虑症治疗可能具有重要价值。TSPO在脑内仅位于胶质细胞线粒体上,通过介导神经类固醇合成调控GABA能神经传导。我们前期也证实TSPO与应激和PTSD行为存在密切关系。因此,胶质细胞TSPO为PTSD防治的新靶标、新机制、新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突破口。本项目以TSPO为核心,以药物为工具,在动物行为模型、分子细胞机制及临床治疗三个层次,深入研究TSPO在PTSD发生与治疗环节中的重要作用,阐明其与PTSD的内在必然关系,为将其发展为新型潜在治疗靶标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另外,对基于胶质细胞的PTSD新机制、新药物、乃至于新生物标识物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开拓性的意义。
本项目提出,TSPO(过去称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作为介导脑内神经类固醇合成的重要限速步骤,可能成为防治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新靶标、新机制、新药物研究的新突破口。采用基因过表达等技术,首次发现海马齿状回过表达TSPO具有良好的抗PTSD、抗抑郁-焦虑作用,杏仁核过表达TSPO具有显著的抗焦虑作用,并且该效应与提高神经类固醇的表达、增强神经可塑性密切相关。基于TSPO在PTSD发生中的重要价值,设计并发现结构全新的TSPO高亲和力、高选择性配体YL-IPA08,在多个动物模型上具有显著的抗PTSD作用,并且激活TSPO、促进神经类固醇(如四氢孕酮)释放是其抗PTSD的核心环节;该药同时具有抗焦虑、抗抑郁作用,起效快且无镇静、肌松、认知损伤、戒断等,目前已完成其候选药物阶段研究,表明成药性良好,特点明确。本项目采用行为学水平、离体水平和临床研究结合,首次全面系统证实了TSPO作为潜在PTSD药物靶标的价值。研究成果已经在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等国际一线期刊发表,另有部分结果待发表,为基于TSPO的PTSD调控新机制和新药物的发现奠定理论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神经元氯离子稳态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易感性中的作用
创伤后应激障碍生物学预测指标的纵向分析及相关基因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注意加工偏好及认知矫正治疗的脑机制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家系、表观遗传及神经影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