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认知功能障碍是影响SAH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发生机制不明,且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突触重塑相关蛋白(NR2B、SynCAM1、PSD-95、Syp、SNAP-25、Syt1)是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和长时程增强(LTP)形成的基础要件,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本研究第一部分拟采用大鼠视交叉池注血SAH模型,结合体外脑片膜片钳和电镜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皮层、海马C1-C3区和齿状回神经通路LTP改变及突触数量的变化,同时评估突触重塑相关蛋白表达,明确两者的相关性。第二部分拟应用NR2B受体拮抗剂和敲除SynCAM1基因干预SAH模型,观察突触数量和三个区域LTP的变化,检测SAH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初步阐明NR2B和SynCAM1在SAH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从超微结构、电生理和分子生物学三个层面开展研究,将为改善SAH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调整为1年期研究项目,研究内容相应调整。.第一部分: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突触重塑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突触重塑相关蛋白(NR2B、SynCAM1、PSD-95、Syp、SNAP-25、Syt1)的表达时相和表达区域。方法 42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SAH后1、3、5、7、14天,一共7组,取大鼠自体股动脉(尾动脉)非肝素化动脉血注入视交叉池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SAH组分别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3、5、7、14天后处死大鼠,取颞叶皮层、海马、小脑做标本,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测定突触重塑相关蛋白,采用SPSS12.0软件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SAH组中SAH后1、3、5、7天的突触重塑相关蛋白水平降低(P<0.05);SAH后14天的突触重塑相关蛋白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突触重塑相关蛋白的表达在SAH后1-3天明显下降,后逐渐上升,至14天时基本恢复正常。.第二部分:NR2B拮抗剂对SAH后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subarachnoid hemorrhage)后NMDA受体NR2B亚基的拮抗剂RO25-6981对SD大鼠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SAH组、安慰剂组和RO25-6981组,经大鼠自体尾动脉(股动脉)非肝素化动脉血注入视交叉池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RO25-6981在造模前30分钟以10mg/kg腹腔注射,后每24h注射一次,在SAH后48小时开始Morris水迷宫试验测试大鼠认知功能能力。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SAH组及安慰剂组的学习记忆功能明显下降(P<0.01),且在SAH组及安慰剂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RO25-6891组较正常组、SAH组和安慰剂组的学习记忆进一步显著下降(P<0.01)。结论 RO25-6981可能通过对NR2B受体的拮抗作用来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的认知功能。.已根据课题内容,完成全部实验,发表SCI论文5篇,专利1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突触黏附分子β-neurexin和neuroligin 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低浓度铅对LTP发生的突触前和突触后机制的影响
突触黏附分子β-neurexin和neuroligin 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蛋白复合体介导突触结构蛋白分解参与脑损伤大鼠海马L-LTP维持机制研究
G蛋白信号调控因子在内皮损伤后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