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ADPKD)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最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疾病,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多数患者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因缺乏理想的研究模型,迄今ADPKD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相关研究进展缓慢。从患者身上获得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因为能保留患者个体的特殊基因型,为遗传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项目组的前期研究发现PKD1基因突变的ADPKD家系成员血清miRNA15a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提示miRNA可能在ADPKD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课题拟建立ADPKD家系成员特异iPS细胞系,利用测序技术比较iPS细胞向肾脏细胞分化过程中miRNA表达谱的变化;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对起主要作用的miRNA进行特异干扰,以期阐明调控ADPKD发生发展的特异microRNA及其具体调控途径,发现ADPKD的分子治疗靶点。
患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因能保留患者的特殊基因型为研究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的发病机制带来新的契机。本项目利用重编程技术建立非PKD1/2突变的ADPKD患者家系特异性iPS细胞系,构建iPS细胞定向肾系细胞分化的体外诱导模型,分析ADPKD患者及健康人iPSC向肾系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及细胞功能的差异,探讨非PKD1/2突变的ADPKD的致病基因。结果表明:①成功构建ADPKD患者家系特异性iPS细胞系;②iPSCs向肾系定向分化过程中,细胞表达肾脏发育相关基因BRY、PAX2、AQP1、KSP-CAD及Synatopodin;③ADPKD患者来源的iPS细胞向肾系分化过程中,Bry、SALL、WT1、OSR1、Lim、Pax2等肾系标志性基因的表达特异性升高,而在肾系分化成熟细胞的形态学上与正常iPS细胞并无显著差异;④ADPKD-iPS细胞的SAMSN1基因存在片段缺失;SAMSN1基因的异常表达,能使正常iPSCs向肾系分化过程中肾系标志性基因表达及细胞功能表现出类似ADPKD-iPS细胞基因的变化,提示SAMSN1的突变与该家系ADPKD的发病密切相关。本项目为深入了解非PKD1/2多囊肾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研究模型,对ADPKD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利用患者特异iPS细胞模型研究低碱性磷酸脂酶症成骨发育不良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
利用患者特异性iPS细胞诱导生成的晶体细胞鉴定老年性白内障基因表达特征的研究
应用患者来源iPS细胞模型解析线粒体遗传病MERRF综合征心肌损伤的新机制
患者特异iPS来源的神经细胞移植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的严重神经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