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分化是(包括性比率)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在个体和种群水平上,主要集对性比率的偏离及偏离原因进行了探讨,也是对Fisher(1930)性别分化理论的检验。性别分化理论主要是研究资源在雌、雄两性之间的最适分配问题。当种群整体性比率偏离1:1时,繁殖个体就会调整后代性比以维持种群整体的性比率。研究和探讨性比率偏离及其偏离的原因,对阐述性进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我们以大山雀为研究对象,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拟从巢址选择特征及听觉和视觉在巢址选择中对性比率的作用;卵期的性比率,雏期雏鸟的性比率以及身体大小与子代性比率的关系、子代对栖息地忠实性及局域配偶竞争和局域巢址资源竞争的等方面,探讨大山雀性比率的偏离及偏离原因和性比率的调整规律,阐述子代对栖息地忠实性的性别差异、局域配偶竞争和局域巢址资源竞争的规律及特点,揭示大山雀种群性比率调节机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人为噪音对大山雀和金翅雀鸣唱影响的比较研究
榕小蜂性比率的调节机制
物种共存的性比率选择机制
AMH-INH-GnIH共表达质粒转染和免疫对牛卵泡与胚胎发育及性比率的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