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变化,必然导致自然灾害风险的变化。更新区划图来反映这种变化,是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当缺失原始资料时,通常是展开新一轮的区划图制作,耗资巨大,周期过长。由于自然灾害系统十分复杂,原始资料大多具有不确定性,目前的风险区划可靠性均不高,存在相当的可调整余地。因此,在缺失原始资料的条件下,用新的观测资料直接对自然灾害风险区划进行更新,只要方法得当,其可靠性不会低于原有的区划。本项目将研究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可调整余地的表述方法,分析新的观测资料对原区划产生的影响,用模糊信息处理理论建立原区划中可调整余地和新观测资料影响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计算机仿真实验,形成用新观测资料直接更新区划的理论和方法。本项目将以广东省台风风险区划为实例,研究用台风年观测资料更新区划的具体技术。该研究对产生全新的风险区划更新理论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对快速而低成本地更新风险区划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风险估不准条件下自然灾害风险区划的理论和方法
不完备信息条件下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研究
高原交通干线自然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研究——以青藏铁路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