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认为阿尔茨海默病(AD)等神经变性疾病脑内普遍存在神经再生修复和神经变性之间动态平衡紊乱的问题,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NSCs)再生来治疗这类疾病成为极有希望的一种疗法。迁移是NSCs增殖、分化、发育成熟并获得正常功能的一个必经过程和显著特征。前期研究发现针刺不仅能促进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脑细胞增殖,还很可能有促NSCs迁移的作用,进一步证实并深入研究其动态过程,对神经再生修复与脑功能重建机制的阐释将有着重大的意义。本课题拟在此基础上继续以SAMP8为研究对象,采用神经组织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等方法,主要利用体视学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进行检测,动态观察针刺对SAMP8脑组织NSCs的有效迁移及其分化、发育的影响,藉此探讨针刺对SAMP8脑组织结构、功能重建的作用和改善快速老化痴呆状态的机理,为发展AD的非药物疗法提供可靠的病理学依据。
本课题利用国际公认的经典行为学测试系统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与同月龄SAMR1组相比,4月龄SAMP8对照组在隐蔽平台试验和反向试验中的平均逃避潜伏期皆显著延长在探索试验中第一象限内的滞留时间显著减少,说明其学习记忆能力、记忆保持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出现明显损伤;针刺干预后,皆得到显著改善并具有腧穴特异性,非穴刺激对其学习记忆的改善无积极作用。8月龄SAMP8亦表现出明显学习记忆能力、记忆保持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损伤,针刺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亦具有腧穴特异性,非穴刺激无效。观察4月龄小鼠各脑区:与SAMR1组比较,各SAMP8组齿状回、室管膜下区细胞排列略显散乱,细胞核极性稍差;各组均未见明显核固缩、空泡样变性等病理改变;SAMP8对照组海马白质(海马槽)背侧缘、侧脑室-胼胝体连接部分布的细胞层数略少于其它各组。提示4月龄SAMP8脑组织变性损伤不明显。8月龄各组海马齿状回亚颗粒层、第三脑室和侧脑室的室管膜下区均可见核固缩及空泡样变性细胞,各SAMP8组较SAMR1组更为严重,提示存在脑细胞的变性损伤;与SAMR1组相比,SAMP8对照组和非穴组侧脑室-胼胝体连接部细胞分布略显稀疏、散乱,针刺组与SAMR1组相似。4月龄SAMP8对照组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数显著少于SAMR1组,提示该针刺治疗能显著提高其齿状回细胞增殖能力,且具有腧穴特异性。. 本课题研究期间发表论文19篇;培养研究生6名,博士毕业1名,硕士毕业2名;博士在读1名,硕士在读2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平行图像:图像生成的一个新型理论框架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污染土壤高压旋喷修复药剂迁移透明土试验及数值模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基于SDF-1在神经干细胞迁移流中的时空表达探讨针刺对SAMP8小鼠神经干细胞迁移、分化的影响
三七总皂苷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脑内氧化应激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
三七总皂苷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大脑β淀粉样蛋白代谢通路影响的研究
三七总皂苷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脑内β-AP沉淀及记忆功能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的研究